古代生物立体书首次登陆南京
这个暑假,市民们过足了3D电影的瘾,那么我们平时看的图书能不能摇身变成立体的并具有栩栩如生的效果呢?很简单,只要戴上“分色眼镜”,书上的平面二维图画,就成了立体的“实物”。由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联合制作的古生物三维立体书首次登陆南京,将于本周双休日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出。
书中恐龙像要“吃”你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立体书就摆放在馆长冯伟民的办公桌上。“你看,这个海星,只是平面图吧!你再戴上这个眼镜看看,海星是不是变成了逼真的立体实物?”冯伟民博士指着一本名为“海洋生物”的立体书向记者介绍。
戴上“分色眼镜”,书中各种各样的恐龙果真“复活”了:“恐怖的恐龙之王”霸王龙张开血盆大口,跃然纸上;“最巨大的恐龙”震龙伸长了脖子,嘴巴仿佛凑到你眼前;“两个脑子的恐龙”剑龙在丛林中穿梭,尾巴扫来,据说比钢鞭还厉害;“统治天空的恐龙”翼龙“飞”起来了……
其实是“视觉位移”
是什么技术让平面的图画变得如此生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冯伟民馆长介绍,这和人的眼睛有关,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靠的是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只眼睛相隔的距离大约是5~6厘米,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比如,我们只睁开左眼,去抓前方的一根电线,那么有可能往右偏抓空了,如果是睁开右眼,那么就是往左偏。当两只眼都睁开时,这根电线在视网膜成像时,左右两边的印象就映合起来,能够准确地辨析出电线的远近距离,从而产生一种立体感。引起这种立体感觉的效应叫做“视觉位移”。
冯伟民说,在三维技术中,全真立体图技术简单、成熟,便于科普推广,主要是运用数码技术将图片进行分色,按照人双眼不同的成像特点,将一幅图片分解成有着左右视差的两幅图,然后通过“分色眼镜”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在大脑中合成,从而形成立体图。
双休日古生物博物馆展出
冯伟民介绍,这种新型立体书将于这个双休日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内展出,市民可前往体验观看,感兴趣的市民也可预约购买,用于小朋友的家庭科普教育。冯伟民透露,如果市民对此感兴趣,有市场需求的话,他们将会与中科大继续合作,研发更多的古生物立体书,下一步计划制作的将是著名的澄江生物群的生物。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