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八旬老人用烟标讲述共和国历史
· 悬铃木开天窗 “奶油”来修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三万个烟盒里挑出“星火”“红旗”“天安门”“大老板”……
八旬老人用烟标讲述共和国历史
  你小时候玩过“拍烟盒”的游戏吗?把香烟的包装盒(纸)叠成三角形,谁能拍翻对方的烟盒,谁就能把烟盒赢走。如今在南京,有一位八旬老人王宜儒,还保存着70年前玩游戏时留有折痕的烟盒纸。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现在的烟盒收藏已经超过了三万枚!

  王老和他的烟标收藏夹

  为了收集烟盒学抽烟

  王老小时候家住北门桥一带,每天放了学,总喜欢和伙伴们“拍烟盒”。小小年纪,香烟纸从哪来呢?“爸爸一抽完烟,我们就把包装纸抢了来,有时候还上街去捡别人扔在地上的。”在他的记忆里,大前门、红军、美丽等香烟牌子都是那些年最热门的。“我特别厉害,总是赢。”王老兴奋地回忆那时小手总被拍得通红,可是抱回去一堆赢来的烟盒,他根本顾不上那点疼。

  长大后,那个古老的游戏没机会再玩,可是把那些“战利品”拿出来一看,竟有了新的兴趣,“烟盒上的图案特别丰富,有动物的、花草的、名胜古迹的,我立刻就想到来收集各种各样的烟盒。”王老说,就连他20多岁学会了抽烟都是为了烟盒,“集烟盒不能像集邮票那样直接买到,必须买香烟,自己如果不会抽,不是太亏了?”

  刚开始,王老挑最便宜的南京牌、全禄牌烟买,别人认牌子,他却每个牌子轮着抽。由于收入不高,加上烟瘾不大,王老当时一包烟要抽上好几天,收藏搞得并不顺利。

  假装系鞋带去捡烟盒

  “靠自己抽是不行的,还是得低下头来……”王老又说起年轻时捡烟盒的老办法。一次,他跟同事出差去湖南,刚出车站就看见地上躺着一个湖南产的“常德”牌烟盒,这是他藏品当中没有的!“当着同事的面不好意思捡,不捡又觉得可惜。”片刻的犹豫后,他谎称自己有事,把同事支开,然后弯腰假装系鞋带,才捡起了那个宝贝。

  那时,他在市文化宫一带认识了很多“同行”,大家总会把各自拥有的烟盒拿出来交流,后来发展为交换,到了1985年,他又和几个“同行”倡议成立了南京职工烟标协会,“这是全国的第一个啊!”王老自豪极了,也是这一次,烟盒被定名为烟标。

  此后,王老每天都忙着跟全国各地的“标友”通信换标,信箱每天被塞得满满当当,有时候一天能有一百封信!几年之后,王老的烟标就从入会时的几百枚增加到了上万枚。60岁以后,王老因为身体原因戒了烟,可是买烟的毛病还是没改,亲朋好友里不少人跟着“白抽”。

  烟标讲述共和国历史

  “我收集烟标不是追求数量,就像我现在把烟标组成故事,我追求的是烟草文化。”用烟标说故事,是王老如今最得意的创举。他从橱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取名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的收藏夹,100多页内容花费了老人好几年的心血。

  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起,“星火”、“燎原”、“七一”三个烟标便贴在这一页;待到新中国成立时,他又用“大吉利”、“红旗”、“天安门”几个烟标作注释;表现经济建设成就是“大老板”;表现综合国力是“百家福”……“我要构思用哪一个烟标在故事里,每一个我都要从收集的三万多个烟标里面找。”王老设想,在最后一页用上一张“60晖香烟”,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就是为了这一张儿时记忆里的烟标,老人竟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到各地找寻。

  可是,让王老有些遗憾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对烟标收藏都没什么兴趣,他期盼把烟标传承给自家人的意愿也就落了空。王老说,到了合适的时候,他想为这些烟标找到真正热爱它们的主人。可是老人言语中还是流露出不舍:“这是我多少年的心血,送走一个都是忍痛割爱。”

  快报记者 钟晓敏 王凡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