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汽车北站客运枢纽昨开工
· 今天多云
早晚温差较大
· 太湖开捕频现稀有鱼类
· “无车日”当天无车区域划定
· 金阊区政府迁至西环路
· 苏州园林档案馆将对市民开放
· 女交警换新装
· 吴中木渎获封“魅力名镇”
· 周日有肿瘤讲座
· 吴中小伙捐髓
救助北京患者
· “两抢”案件回落
过夜车频频被偷
· 负压隔离病房备战甲流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太湖开捕频现稀有鱼类
  太湖黄占鱼

  笔者昨日从太湖渔管部门获悉,今年太湖开捕又有新喜讯。在湖里从事捕捞多年的苏州渔民惊喜地发现,网兜里居然出现了2条“黄占”鱼。

  “黄占”,学名鳡鱼,为江湖半洄游性鱼类,性凶猛,主要摄食其他鱼类,分布在我国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各水系。太湖从江湖渐被阻隔后,该鱼类几乎绝迹。这次发现的鳡鱼体长近50厘米,个体健康。此外,以往很少看到的蒙古红鲌,即俗称的红条,也频频在渔簖中被捕获。渔民们对此都啧啧称奇。

  据渔管部门人士分析,今年出现这些可喜的情况,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各项整治措施都在积极推进。今年又加大了净水鱼种的投放力度,初步预计投放花白鲢可消耗藻类约21.37万吨,从而极大地降低蓝藻的密度。据环保部门监测,今年5月以来,太湖蓝藻暴发的频率和范围较往年有了明显的降低。

  由于有关部门加强了保护力度和管理力度,使湖区渔业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许多主要品种产量明显增加,一些稀有品种也得到了有效恢复。同时,由于蓝藻的密度下降,水体透明度得到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

  随着“引江济太”工程的有效实施,太湖水体循环加快,鱼类的洄游通道有所恢复,一部分幼鱼从长江经望虞河进入太湖,形成了一 定的种群数量。

  太湖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以经农业部批准建立的“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的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的各类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为各种传统优质鱼类的栖息繁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恢复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王彪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