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的公布,我国已签署了从该机构购买价值约500亿美元的IMF债券的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相应的特别提款权(SDR)计算价值,参照8月25日汇率,向IMF转入人民币。
尽管舆论普遍认为,这相当于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但专家指出,这是IMF自身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尝试,人民币究竟能通过购买IMF债券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要取决于IMF对该笔人民币的后续的操作和使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胡志浩认为,由于人民币不是可兑换货币,IMF在向他国贷款时一般不能直接提供,因此,IMF的对所获人民币的操作不外乎三种可能:
最直观的可能是,一些和我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有人民币贷款的需求,贷款主要是用来清算跟我国产生的贸易结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实际上充当了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
不过,胡志浩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意味着IMF在贷款过程中要将合适币种的资金配置给需要的国家,人民币目前的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小的。
另一种可能是,将来获得贷款的国家用以SDR为计值单位的贷款额度到人民银行来兑换相应数额的美元或者其他可兑换货币。这种情况意味着,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没有变化,但是结构发生了调整,相当于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了SDR。
第三种可能是,直接以SDR结算。此前,包括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内,有不少声音呼吁将SDR用于国际贸易的结算,并使其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形式,以取代因金融危机导致信用严重受损的美元。
胡志浩认为,与按照基金份额注资不同的是,购买SDR债券不涉及投票权、贷款额度、SDR的分配等其他三个方面的改变。这实际上是在没有增加IMF份额的情况下,提高参与度的一种折中办法。
新华社记者 姜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