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苏科普“十杰”有个普通教师
· “冲向顶峰”掀起“中国红”旋风
· 只顾发短信 女儿走丢浑不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儿时就会发明玩具,工作后发明“门中门”成了万元户
江苏科普“十杰”有个普通教师
  读小学时,他是有名的“皮大王”,总爱自制玩具捉弄人;工作后,他主业是教师,却靠发明防盗门“门中门”成了让人羡慕的“万元户”;这15年来,他放弃“钱途”甘守清贫,把发明创造的智慧带给更多的“小发明家”,指导了无数大奖作品……他是53岁的王武林,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科技教师,一夜之间他成了名人,以高票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普人物”。

  儿时是自制玩具的“皮大王”

  小时候,王武林就是个“皮大王”,什么东西到了他手里都能成为玩具。小学时,用铅笔刀在瓦片上刻图章;用柳木做刀,拿砂纸磨得白白的,骗同学是象牙做的。到了中学,玩的档次提升了,他能把自行车链条拆下来,用铁丝和皮筋捆扎,再加上铁皮卷成弹簧,支上火柴棍就成了一把自制玩具手枪。这种枪后来在全校流行。哭笑不得的老师当时在全校大会上提到这件事,不知到底该夸他聪明,还是批评他太捣蛋。说起儿时往事,王武林两眼发光。

  发明“门中门”当上万元户

  1977年,王武林成了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后来又干过校办工厂,总务工作。每干一行,他都受到称赞。1987年,王武林开始教劳动技术课,这正好发挥他爱“捣鼓”的特殊才能。业余时间,他开始进行小发明,现在大多数家庭的防盗门都有“门中门”,这可是王武林拥有的国家发明专利。“上世纪90年代初,万元户都是很少的,我就有了几万元。”王武林说,好几个厂家都给了他发明费,让他小发一笔。但当时仿冒的厂家也多,他就打起了官司,官司从1991年打到了1994年,王武林败多胜少。校长说,算了,你还是别打官司了,就教孩子们发明创造吧!没想到这头一开,一干就是15年。

  为搞科普,每月少收入千元

  王武林这一放弃“钱途”还真彻底,不仅发明收入不计较了,就连学校里的收入也不计较。2002年,听说南京二中(现合并为田家炳高级中学)科技教育搞得好,王武林就想调过去,当时还有一所名校也看中了他,月收入要比到二中多1000多元,这在当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他放弃了,坚持到了二中。

  在这里,王武林一半工作是当教师,另一半工作是做科技创新。即饮保温杯、海难救生装置、道路清雪装置、银行一米线智能提示装置、管道结构种植、列车环保厕所——这些都是他的得意门生的作品,全国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这些高级别的比赛获奖名单中都有他学生的名字,他们甚至因为发明创造的出色表现被保送到名牌大学。至今,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各种科技竞赛中共获得了1281项奖项,其中王武林指导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发明创造奖项30多项。

  王武林的业余时间全都花在了科普上,他担任江苏省科普志愿团成员、南京科技讲师团发明创造组组长,10多年来奔赴全国各地用讲座的形式点燃师生的发明创造热情。他鼓励大家,学生每天只要花10-20分钟阅读相关书籍,并观察生活细节,很容易就能走进发明创造之门。他做的讲座超过200场,受益几万人。《想象与创意》《发明与设计》10多种他参与编写的教材给学生们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填补了一项项空白。这一次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普人物”的评选,在网络投票中,王武林就获得6万多的高票,这是人们对他10多年科普工作的认可,也是他最开心的地方。快报记者 黄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