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校长带学生常年捡破烂助贫的背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校长带学生常年捡破烂助贫的背后
  日前,有媒体报道,为使贫困学生不辍学,河南濮阳县郎中乡中心小学校长常银喜坚持常年带领学生捡破烂挣钱,以资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

  24年来,常银喜所在的郎中乡中心小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质疑,在两免一补的背景下,已不存在孩子因费用而上不起学的问题。

  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事件另有隐情。

  濮阳县郎中乡中心小学的学生现在还坚持捡破烂

  常银喜称资助贫困生是教师责任

  常银喜

  手机一直响,常银喜接起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领导,你看我就做了这么一个小事,还是不要采访了”。一遍又一遍,解释自己所做事情如何渺小,而对方则一直在强调他的行为如何感人伟大,双方在电话中拉锯。

  常银喜态度很谦逊,对于媒体都尊称为领导。

  之前,常银喜也曾接受过媒体采访,同样因为资助贫困学生,但并不像这次这样轰动。

  一切都和一则400字左右的消息有关,有媒体报道,小学校长常银喜24年如一日带领学生捡垃圾资助贫困学生,所在学校24年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文章借助网络,迅速走红,“捡破烂”、“资助”、“贫困生”,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撞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有人说,小学校长为了资助贫困生而捡破烂挣钱,这是为人师表的光荣和责任,更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有电视台打电话过来,要给常银喜做专访。对他说,你捡破烂资助贫困学生感动了中国,是中国第一,应该提名下届《感动中国》的候选人。

  常银喜有点慌,说,“我没有那么高吧。”

  常银喜无数次讲过,自己只是一个平常人,资助贫困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但是,还是不停地有“伟大”、“最感动”这种字眼加到他身上。

  对于网友的议论常银喜感到不解

  随着新闻在网络上的升温,事态急剧扭转。

  舆论在一边盛赞常银喜义举的同时,一边毫不留情地将矛头对准了当地政府。

  网友“一二三五”撰文:“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让谁感到羞愧?”

  文章中提到,全天下的人都会被常银喜校长和他的学生的义举所感动,但是常银喜校长和他的学生的良心不能代表当地政府的良心。

  地方政府怎么会24年不了解民情,让这个故事持续了这么久?不让贫困学生辍学本该是政府的职责,相对于一个小学校长,当地政府更应该也更有能力为贫困学生做一些事情。

  可在这个持续了24年之久的故事中,竟然看不到政府的影子,着实让人感到心酸、让人不解。

  而常银喜对于网友的一些议论,感到不理解。在他记忆里,自打当老师开始,政府对于孤儿、贫困学生也都有相应的救助措施,每年都会举行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也有父母双亡无人看管的孤儿,吃住在乡里的敬老院,上学生活费用都是政府资助。

  “一个校园里能捡多少值钱的破烂?”常银喜不解网友的批评。

  带领学生捡破烂是学校一项传统

  郎中乡位于濮阳县城东南,濮阳县是省级贫困县,郎中乡则是县里七个贫困乡之一。地处黄河滩区,典型的农业村镇,旱涝不保,靠天吃饭,经常会出现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学生。

  常银喜说,带领学生捡破烂并不是他独创的,而是学校的一项光荣传统,在他记忆中,从1976年上班的第一天,学校就开始组织学生捡破烂。

  最初的目的是从“管理卫生的角度”出发,范围也仅限于校园内。

  1985年,常银喜被任命为校长,学校出台了“勤工俭学奖励措施”,引导并规范学生“捡破烂卖钱”。卖破烂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大多是资助本班贫困学生,给贫困的学生买些文具之类的学习用品。

  学校也针对贫困学生制订了“减免缓”的政策,政府每年都会开展资助贫困学子上学的活动。

  常银喜说,学校内部资助贫困学生的来源分为三个方面:拾金不昧的钱,老师、学生的捐款,卖废品的钱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在2004年的时候,捡破烂资助贫困学生就基本终止了。

  常银喜说,当时一个朋友让他提供一些贫困学生名单,给了濮阳市一个民间慈善助学组织——“濮阳慈善三月爱心社”。

  “当时也没当回事,以为就是走走过场,谁会真的捐助?”常银喜说,几天后,三月爱心社避开学校,找到名单上的小孩逐个核实,后来,他们资助了13个学生的上学和生活费用。

  “别人都找到门上帮助咱,我当时就问能不能我也加入?”常银喜和三月爱心社取得联系,并成为三月爱心社助学小组的组长。

  通过三月爱心社这个平台,郎中乡中心小学及其周边的黄河滩区小学的贫困状况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热衷慈善的个人、机构伸出援助之手,捐助衣服、书本、文具等。

  常银喜说,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当地经济条件的好转,加之2006年,国家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两免一补。捡破烂助学基本上结束了它原来的使命。

  曾经资助过的女孩已当上了教师

  捡破烂助学最轰动的是在2001年,学校资助常彩霞姐弟上学。

  那一年,爸爸因病去世,长年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突然不知去向。姐弟俩跟着同样家境贫困的大伯生活。

  一天,常彩霞送弟弟到学校上学,常银喜顺口问了一句,“你上几年级?”“不上学了!”常彩霞回答。

  常银喜开始号召全校师生为贫困的姐弟捐款,捐助的钱中就包括学生们捡破烂卖废品积攒的钱,在大家的帮助下,常彩霞姐弟重返了校园。

  常银喜特许姐弟俩自己捡垃圾卖钱,并建议他们去旁边的初中,以及田间地头捡点用过的农业瓶、塑料薄膜等。

  姐弟俩捡破烂上学的事情,在当地轰动一时,很多学生都纷纷将自己捡的破烂送给他们,甚至旁边中学的学生也会帮着姐弟俩捡些能卖钱的东西。

  初中毕业后,常彩霞报考了濮阳市幼师培训学校。经过面试、综合测试等考试,基本达标。

  在常银喜的帮助下,针对常彩霞的情况,濮阳市幼师培训学校决定,中考结束后,将作为特殊情况录取,减免常彩霞学费1500元,并负责安排其就业。濮阳市慈善总会决定对这两个学生予以帮助,资助每人500元钱。

  现在常彩霞已经毕业,在当地一家私立幼儿园教书,挣的工资供弟弟上学,并经常参加当地的慈善助学活动。弟弟常国行现在是郎中乡中学初二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看到矿泉水瓶,都会捡起来,带走,堆放在家里。

  现在捡破烂是鼓励学生参与慈善

  郎中乡中心小学位于濮坝公路26公里东侧,郎中乡中心腹地,学校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400多名学生。校园里干净整洁,路面上很少见到废弃的纸片、食品袋。

  每个班级教室的一角,都放着两个蛇皮袋子,一个用来装瓶子,一个用来装废纸。

  常晓进和同学抬着半袋子废品,跑到离学校三百米远的废品收购站,总共卖了三块六毛钱。常晓进刚升入三年级,是班长,废品是同学上学年末捡来没有来得及卖的。

  而在四年级,学习委员常笑宇上学期末开始接手管理班里捡破烂的费用,账目上总共70多元钱,在六一儿童节班里举办联欢时,花了20多元。

  常笑宇的账目简单而清楚,卖破烂收入多少,啥时候支出多少。

  在郎中乡中心小学,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小金库”,一部分用于支付六一儿童节、元旦等班级举办联欢的费用,一部分则用于参加慈善助学活动。高年级都是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管理费用,而低年级则由老师代管。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学校组织给灾区捐款时,除了学生们的零用钱,很多班级将所卖废品的钱全部捐了出去。

  在学校,也有一套专门针对参与勤工俭学或者慈善捐助的奖惩办法,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参与慈善活动。每到学期末,学校都会对勤工俭学和参加慈善助学的先进个人和班集体进行表彰。

  常银喜说,现在捡破烂助学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本校,而是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上的慈善助学活动,比如通过三月爱心社这样的民间慈善机构,帮助上初中、高中甚至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

  “捡破烂不是丑事,劳模时传祥还是个淘粪工呢,不是一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嘛!”常银喜经常跟学生这样说。

  他说他想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颗热爱慈善的心。

  据《郑州晚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