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生活无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老师正常家访惹出红包烦恼
· 花上600元
包车游威海大乳山
· 10月1日起 公交普通卡刷卡6折收费
· “公益”名义下的诈骗登台
· 7起事故7死2伤
· 崇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 看主旋律大片
金逸影城有优惠
· 北邮在锡建研究院
· 梅鲚鱼银鱼将重新“游”上市民餐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师正常家访惹出红包烦恼
老师委屈,家长担心;从不送礼的“过来人”现身说法:老师不会因为家长没送礼就不尽心
  无锡一家幼儿园的杨老师这几天心情很郁闷,因为9月份新学期开学前后,幼儿园安排教师进行家访,可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家访,在网上却变成了一场“要不要送红包”的大讨论。“看到网上有人说我们幼儿园老师家访就是去要红包的言论,我的心里很难受。”杨老师说。心情郁闷的不光是老师,这个要不要给老师送红包的问题,也让不少家长觉得困扰。对此《生活无锡》进行了一番调查。

  没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很烦恼

  昨天把刚满2周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的张女士心里很烦恼,因为前几天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她没有送礼。“一开始我没想这么多,老师来家访,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很兴奋,也有点紧张,结果连茶都忘记给家访的两个老师泡了。”张女士说,“结果刚把家访的老师送走,我就在网上看到有人询问老师来家访要不要送礼的帖子。帖子里有人说,老师来家访其实就是来索要红包的,如果不给孩子以后上幼儿园会受罪,我心里这个后悔啊。送吧,有助长歪风邪气的感觉,不送吧,又担心网上说的是真的,孩子会吃苦。所以这两天老是在犹豫,实在不行就等教师节的时候再给老师意思一下吧。”

  张女士看到的帖子也是一个吃不透老师家访目的的网友在网上发的,以请教的方式让网友们给她支招。没想到一则简单的帖子引来了不少人的争论。有网友说,老师来家访时醉翁之意不在酒,还是老实点准备500~1000元的购物券;也有网友说来家访只要一杯茶或饮料就行了。浏览帖子的网友里也有不少明显是学生家长,他们的想法也和张女士一样纠结。有的家长因为家访时间已经过了,就和张女士一样打算在教师节意思意思,也有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不需要送红包,老师也一样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接手新入学宝宝的老师很委屈

  看到网上争论的也有不少幼儿园的老师,今年刚刚接手新班级的杨老师看了以后心情也很复杂。“家访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特别是新入学的宝宝,老师家访是要了解宝宝情况的,没想到却被想成这个样子。”杨老师很郁闷地说,“一个班20多个宝宝,要等到宝宝们正式分好班级后,我们老师才能一个个去家访,一般一个晚上都要家访三四个宝宝,大热天跑来跑去累就不说了,还要受到误解,心里好难受。”

  杨老师说,参与讨论的一些网友觉得幼儿园老师家访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实际上幼儿园老师家访绝对是必可不少的工作。“比如今天是开学第一天,20多个宝宝一下子都到班级里来了。因为宝宝们对幼儿园都有点陌生,离开家长以后,只要有一个宝宝哭,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扯着嗓子跟着哭。因此在开学前,老师和宝宝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宝宝平时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爱好是非常有必要的。”杨老师说。

  参与讨论的网友中也有幼儿园老师,这些网友和杨老师的观点大多类似,认为家访可以观察宝宝的性格,了解学生吃饭的快慢、食量,是否需要喂食,是否有午睡习惯等。

  送礼潜规则让家长老师都烦恼

  关于家访是否需要送红包的讨论反映的是一种潜规则。正是这种潜规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困扰。对于家长来说,给不给老师送礼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听别人说大家都在送,如果自己不送,那自己的孩子肯定会吃亏,所以无论如何也要送。对于老师来说,一个班几十个小朋友,根本谈不上收了礼就对某个小朋友特别优待的问题,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毕竟那种特别极品的老师并不占大多数。

  无锡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认为,老师家访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明令禁止老师收礼。不过从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看,确实也有一部分老师存在收礼的行为,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幼儿园存在,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存在,这种事情是不应该支持也不应该提倡的。“这实际上是社会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风气影响下的产物。就拿红包来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做手术要送红包,不送医生手术就不好好做;孩子上学也要送红包,不送老师就不能好好对孩子;找人办事也要送红包,不然事情办不成。”该负责人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与其在网上各自为各自的理由抱怨,还不如首先从自身做起,慢慢努力改变这股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造成的。如果每个老师都能自觉做到不收礼,每个家长都能想到不需要通过送礼来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最终这种风气也会慢慢地好起来。”

  今年孩子已经上小学的姚女士也很赞同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没有必要为这样的潜规则困扰。孩子在学校怎么样,关键是和老师多沟通。孩子哪天不去上幼儿园,发个信息跟老师说一声;孩子在幼儿园调皮了,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说声抱歉;孩子有什么新情况了,及时和老师探讨一下。”姚女士说,“我的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没有给老师送过礼,我认为这样就足够了。我觉得老师需要的是家长一种真诚、平等的对待。难道老师就不知道那些送礼的家长送礼时笑呵呵送完礼就骂娘的事情吗?别把人心都想得那么坏。”陈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