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酒后驾驶“成功人士”居多
· 逾84万人饮水困难
· 石家庄医院工地塌方埋四人
· 四川“最牛校服”亮相
· 港珠澳大桥
12月20日动工
· 京沪快线“变慢”
· 干部上班时玩电脑游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京沪快线“变慢”
  首都机场安检趋严、空中流量控制所致

  旅客杨小姐告诉记者,上周曾搭乘“京沪快线”航班赴北京出差,没想到原本18时30分的航班,坐在飞机里一直延误至20时以后才起飞,航空公司给出的理由是“流量控制”,抵达北京已经是22时了。

  近期,上海至北京的“京沪快线”屡屡延误,最长延误了两个多小时,理由往往是“流量控制”,这也引发了不少旅客投诉。

  “近期,不仅仅是‘京沪快线’,全国各条航线的延误率均有所增加。”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航班延误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但近期京沪快线“变慢”,和机场安检升级以及“流量控制”不无关系。首都机场从今年7月初就全面提高了防控等级,“各机场都随之提高了安检级别,但还未提升至最高级别。”相关人士表示,以往安检10秒左右能通过一人,而目前安检要求一分钟通过3人,这导致了高峰时段旅客通过率趋于紧张。而一旦出现相关空域的“流量控制”,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航班的积压,从而导致延误。

  此外,上海、北京机场流量均趋于饱和。而且,一旦发生类似雷雨、雷暴天气或者首都机场短时间内航班大面积起降等状况时,其他航班都必须排队等候,也导致航班延误状况发生。据《新闻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