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都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想在2009·9·9领证快预约
· “人民公社辣翻天”真的翻了天
· 47年了 6名第一代女交警重聚玄武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47年了 6名第一代女交警重聚玄武湖
  47年前的“三八”妇女节,6名年轻的“警花”结伴来到玄武湖游玩,在梁洲前留下一张合影。照片上,她们笑靥如花,充满青春活力。那时候,她们还不知道,一个多月之后,大家就将各奔东西,新中国第一代女交警队伍就此解散。

  昨天,在快报组织下,昔日的“警花”又来到玄武湖,在同样的地方再度聚首。

  再聚首,两位“警花”缺席

  “就是在这里吧?台阶上去就是梁洲了。我记得往东边走是白苑食堂。”“早就改名了,老早就叫白苑大酒店了。”六位“警花”如今已是两鬓斑白,故地重游依然兴致不减,一路上兴奋地讨论着。刚过芳桥,一眼就认出了当年拍照片的地方。

  看看周围的景致,老人们有些失落了:当年拍照片就坐着拍的,现在,只有花坛没地方可坐了。“没关系,没地方坐,前面一排就蹲着好了。还跟老照片上一样,按原先的位置排两排。”性格爽朗的周艳萍提议。

  问题又来了,徐玉兰原本是坐在第一排中间,可她的腿脚不好,“长了骨刺,蹲不下来啰。哪像年轻时候那么精神。街头站岗一站就是几小时。”原先在第一排最左边的王炎炎,也不能蹲。只好秩序完全打乱,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重新排列。

  47年过去了,“物非人非”。景致变了样,照片里的人不但老了,人员也发生了变化。徐敏淑指着老照片说,原先站在中间的邓桂红,坐在右边的赵恒莲都没来,因为工作调动,一个去了马鞍山,一个去了上海。“不过我们今天来的另两位,也是原先一个班的。都是第一代女交警!”

  “1962年,她们拍这张照片的那天,我和老班长王素兰在值班,走不开。”周艳萍告诉记者,没想到,事隔47年,今天把这个缺憾给补上了。

  警花“出更”,市民争着看

  提起第一代女交警,老人们很自豪。“看我们那时候多年轻,刚进交警队的时候,都还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呢。现在全是六七十岁了。”周艳萍是最年长的“老大姐”,成为交警的时候也只有21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

  1958年,南京公安系统选拔出一批女交警,在全国也是最早的一批。“要求很严格,我们全是从各行各业选出来的,我是从工厂里被选出来的,有的是从学校刚毕业的。要五官端正,个头不能太矮,最重要的是还得身家清白,根正苗红。”周艳萍回忆,开始选出来的是1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上了三个月的课,白天上课,晚上就住在现在的汉府饭店。不过不是住饭店那么舒服,是一个操场大小的房间,100多号人挤在里面,一张张窄窄的木板床,但收拾得很整洁。每人每天只能打两瓶水,洗澡只有冷水,没热水,冬天也一样。

  培训结束后,还剩下七八十人,被分到交警一中队和四中队,也就是现在的一大队和四大队。女交警全被分到长江路、淮海路等南京最繁华的地段,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刚上岗的时候,市民觉得很新奇,争着在路边看,看得警花们怪不好意思的。

  累,咬口包子就睡着了

  最繁华的地段,也就意味着工作负荷大。徐敏淑说,特别是长江路这一段,人民大会堂经常要召开重要的会议,必然有很多车要经过这里。最累的是“五一”和国庆。那个年代,一到这两大节日,南京就要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女交警站岗的路段,都是游行队伍必经之地。

  游行的前一天晚上11点钟,新街口长江路等地开始“清场”,也就是戒严;到了凌晨三四点,游行队伍就得陆续进场准备。“我们都是通宵值班,守在现场。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一两点钟,人群散去,才能放松下来。”国庆十周年的时候,之前有一场接一场的排练预演,连续三天三夜,几乎没合过眼。王炎炎记得最清楚的是,饭也没空吃,上面派人把包子送到值勤现场,饥肠辘辘的她拿着包子咬了两口,就靠在栏杆上睡着了!

  女交警解散,哭成泪人

  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老人们记得,制服只有两套,“五一”之后是夏装,“十一”之后换冬装。这期间,天气再怎么变化无常,也只能按季节穿。夏天晒得要命,也只能站在高高的岗亭台上,一丝不苟地挥舞指挥棒,头顶上没遮没挡。“那时候又不像现在,交通基本就靠我们手中的棒子指挥。”徐玉兰说,最苦的还是冬天,雨雪顺着雨披往下滴,刚好流进靴子里,风一吹,竟能结成冰,冻得要命。

  因为太苦太累,到了1962年,还坚持在岗位上的女交警已经不多了。

  老人们又拿出一张珍贵的老照片,上面的女孩子们全都穿着白色交警制服,表情却变得凝重。“过‘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还很开心呢,一点也不知道即将解散了。”徐敏淑说,到了4月份,有人陆续被领导喊过去,通知不能再当交警了,从通知到调走,时间很短暂,有的10天都不到。最后一批20多个,是在5月2日走的,南京的第一代女子交警就此解散。

  这张照片就是5月2日当天,“警花”们最后一次穿着英姿飒爽的制服,留下永恒纪念。“毕竟干了四年,而且交警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很高尚。”听说要解散,大家很舍不得,抱在一起痛哭。但是没办法,因为是公安部下的命令,认为女子担任交警工作不合适。

  “我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又到四面八方去。”周艳萍说,留在公安系统的极少,昨天聚会的六姐妹中,只有一位。其他,有的去了园林部门,有的去了商业部门,而她自己,被分配到了公交公司,先是售票员,后来还当起了公交司机,“以前我在路上指挥别人,后来人家指挥我。看来,我还是与交通有缘。”

  快报记者 孙兰兰/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