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发现 孙中山留下的谜之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三个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三个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档案资料为何难以寻觅?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用的汉白玉圆桌为何到了广东?

  ●孙中山身后留下的谜不少,还有什么?

  世纪90年代,总统府要办一个有关孙中山的展览,由刘晓宁负责部分展品的筹划。很多人都知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坐着一驾马车直奔长江路上的两江总督衙署,也就是从这天起,两江总督衙署就变成了总统府。因此,总统府因孙中山而得名,孙中山又因总统府而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要在总统府办一个和孙中山有关的展览,最重要的,当然是展出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的历史资料。然而,在寻找资料时,刘晓宁有了意外的发现。

  模拟孙中山就职当夜情景的蜡像群,陈列在总统府景点内

  孙中山就辞职让位事致海外华侨公开信,复制品,陈列在总统府景点内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使用过的汉白玉圆桌仿品,陈列于总统府景点内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用过的家具,保存在广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资料图片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戎丹妍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二十年前发现的一桩怪事

  寻找历史资料的第一站,刘晓宁去了位于南京明故宫附近的第二历史档案馆。当他提出要查阅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的历史资料时,档案馆人员只拿了几卷文宗过来,这令他非常惊讶: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被推翻后的第一个政府,档案资料难道就只有这些吗?

  在翻阅中,刘晓宁看到了孙中山就任期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法律主要是移植了西方的民主体制,其中法国和美国的体制借用的更多,比如司法已有独立审判规定,符合三权分立原则。就任期间,除了公布这部法律,孙中山还颁布了其他几十项法律、法规。然而,除了《文官考试令》《约束士兵令》《整顿吏治令》等五六个法令,刘晓宁并没有看到太多的资料原件。就连孙中山就职时发表的宣言书、就任大总统发表的誓词,以及人们发来的贺电信函等,都未见片言只字。特别引起他关注的是,孙中山在就职典礼上的照片一张都没有。经过询问,刘晓宁还确认,在很多公文上出现的那枚“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印”原件也不知去向。

  按道理来说,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都应该保存在第二历史档案馆才对,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这样一件大事,怎么就只保留下来这么点档案呢?为了能找到更多有关孙中山在总统府就职期间的资料,刘晓宁开始到处寻找。

  北京是否有这些资料呢

  刘晓宁首先猜测,这些资料可能都到了北京,因为按惯例来说,一任总统辞职,他在位期间所有关于公务的档案资料都应当交给下一任。但因为当时条件特殊,袁世凯不肯来南京就任,最后在北京称帝了。所以这些资料有可能会被带到北京。

  但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刘晓宁也没有找到多少历史资料,最后只复制回来一张孙中山在任大总统期间颁布的委任状。这是一张委任王芝祥为第三军军长的委任状,如今在总统府内也有展览。其他有关临时政府的档案资料也有一些,不过也不多,而且也不适合展览,所以刘晓宁就没有复制。而且在这里,他也没有找到那枚总统大印,就职典礼上的照片他也一张没找到。

  这些东西可能保存在哪里呢?

  孙中山担任总统时用的家具现身翠亨村

  刘晓宁又来到了孙中山的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这里有一个孙中山研究所,不知这里是否也有孙中山就任总统期间的原始档案?

  到了这里后,刘晓宁发现,原来这里保存了大量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总统的资料,这个发现令他十分惊讶。这些资料怎么会到了这里?它们是怎样到了这里的呢?

  最令刘晓宁吃惊的是,在这里,他还发现了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总统时使用过的好几样家具,比如两张木质高靠背扶手皮椅,两张木质矮靠背扶手椅,还有一张汉白玉石圆桌。这张汉白玉圆桌,刘晓宁在南京的总统府也看到过,那是一张桌面直径805mm、高780mm、底座边长325mm的汉白玉质地圆桌,底座为方形,立柱由方形过渡为螺旋纹,立柱下部雕有4只龟、4只鹤和其他纹饰,整张圆桌色泽润白,雕刻精美。不过,南京的那张是仿品,翠亨村的这张才是原件。

  孙中山离开南京后怎么连家具也一起带走了呢?问了纪念馆的人后刘晓宁才知道,这些家具和资料也并不是原本就在这里的,而是纪念馆从澳门的孙中山故居那里征集过来的。

  原来,这些资料大都是在澳门的孙中山后人家找到的,第一个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是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张磊先生。张磊当时到澳门考察,顺道到澳门的孙中山故居考察,他无意中在一个小房间内发现了很多孙中山就任总统期间的文献资料。当时这些资料基本没有人管,但张磊发现了其中重大的研究价值,于是就带了几麻袋回来。而且为了带这些资料回来,还费了一番工夫,因为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在过海关时遇到了困难,最后张磊只好花了一些钱进行疏通才得以通过。

  看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资料,刘晓宁非常兴奋。他还征得纪念馆同意,复制了一批资料回来。

  不过,令刘晓宁疑惑的是,为什么孙中山辞职后能把这些家具都带走呢?这些东西本身就很笨重,而且不是应该属于政府的吗?怎么会私人带走呢?

  南京有多少临时政府的资料

  记者找到原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高级研究员蔡鸿源老师,蔡鸿源告诉记者,像家具之类的物品这些本身都属于私人物品,所以带走也不稀奇。而且这些家具应该也不是孙中山自己带走的,而是由他的家人带走的,应该是他的儿子孙科带走的。

  而孙中山将在职时的公文带走,是因为当时没有档案馆,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大多是随身携带。虽然按道理一些公文要件是要移交给下一任,但当时条件特殊,孙中山离任后是想让袁世凯来南京就职的,但袁世凯没有离开老巢,孙中山也没办法将这些东西给他带去。

  二档馆到底有多少临时政府的档案?记者又咨询了二档馆利用部的主任任荣,任荣帮记者查询后说,如今档案馆内有关临时政府的档案总共有五个部分,共138卷。五个部分分别是内务部、总统府、财务部、陆军部和留守府,其中有关总统府的只有3卷,这三卷分别是参议院的《临时约法》拟本、内务部呈报的《江宁巡警暂行制服图论》和迎员专使蔡元培等欢迎袁世凯北上迎员这三分资料。

  刘晓宁说虽然听上去有一百多卷内容,但很多内容一卷其实就是一张纸,比如总统府的这三卷,后两卷内容其实就是一张纸,《临时约法》因为是本法律,所以内容会多些。其他有些法令也都是一张纸就写完了。

  谁把孙中山的遗物带到了澳门

  记者辗转联系到第一个在澳门发现临时政府资料的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张磊先生,张磊先生告诉记者,在澳门,他确实发现了很多孙中山先生留下的文件资料,但有关临时政府时期的公文非常少,大多是私人信件和一些贺电等。

  张磊说,他是1982年前往澳门考察的,当时他听接待他的人介绍,孙中山的后裔们生活条件其实都不太好,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很多有关孙中山的遗物都放在了一个做建筑师的朋友家里,于是他就到了这个建筑师的家里寻找。在建筑师家中的地下室,他发现了这里存有大量的孙中山遗物,大概有十几个皮箱,放置得很散乱,显然多年没有人打理了,里面有书画、古董、瓷器,还有很多私人信件和照片等等,但公文基本没有,不过有一些当时他任总统期间群众给他写的一些报告,大概都是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文件,但是是以私人名义写给他的,可能担心写到机关没有人理会,所以就直接写给孙中山本人了。

  那些资料中是否存在就职典礼上的照片?张磊说没有看到。他看到的大多也是私人照片,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张学良当礼物送给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张他学兵时的照片。

  此外,那些如今在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览的家具他也看到了,不过这些他都没有拿,而是拿了一些对自己研究有帮助的文件。张磊说,他在这里总共研究了10来天,翻阅选择对研究孙中山有用的资料,最后选择了一些东西带走了。而那些古董、瓷器、书画、家具之类的物品他一件都没拿,因为这些对他做研究没有用。

  张磊回到广州后,翠亨村故居的人得知了这一情况,也去了澳门几趟,最后可能花了一些钱征集到了如今展出的这些文物。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宣言书原件在广州博物馆?

  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保管部的张咏梅主任也告诉记者,孙中山在就任总统时期使用的家具如汉白玉石圆桌等确实都是他们从澳门征集回来的。他们纪念馆先后去了两次澳门,从那里征集到了一部分文物,但也不全是孙中山任总统时的文物。

  他们馆内收藏的主要还是孙中山在故乡活动时期的资料,临时政府时期的资料也有,不过也不多,大多也是从孙中山后人以及当年他的追随者后人手里征集来的。有些文件也是复制的,比如孙中山就任总统时发表的宣言书和誓词,都是从别的地方复制的,宣言书的原件应该在广州博物馆,因为他们就是从那里复制的。而孙中山就任时期的誓词原件如今在哪里,很多人的说法也不一,张咏梅表示她也不太清楚。

  而关于孙中山在就任时的其他文献资料,张咏梅说,因为孙中山一生都在到处奔波,所到之处也很多,所以各处的博物馆、纪念馆可能都会有一些。比如上海、台湾、北京、澳门等地。

  有关孙中山就任总统时期的几个谜

  而蔡鸿源的观点也认为,其实孙中山在就任大总统期间的文件并不少,他在出访台湾时,在台湾的国父纪念馆也看到很多有关这时期的原始文件,应该是国民党时期跟随蒋介石他们一起搬迁到这里的。

  蔡鸿源还说,其实,临时政府留下的文件还是比较全的,只是所在地比较分散,所以感觉上就觉得比较少而已,如果仔细搜寻,应该是能找到的。而刘晓宁之所以没找到,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收藏的地方不愿意拿出来展示,因为有些东西属于机密,不方便拿出来,所以就对外宣传没有了。

  随着文献资料陆续被发现,中国历史上凭空“消失”的90天,似乎渐渐变得面目清晰。然而,在对南京、北京、广东等地专家的采访中,记者却突然发现,原始的文件资料虽然找到了不少,两样最重要的实物证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印和就职典礼时的照片,却始终踪迹成谜。

  是像那张汉白玉圆桌一样,被孙中山从南京带走了,还是留交给了其他人?如果是留交给了他人,现在它们又藏于何处?抑或是它们早已毁于辗转之中?在寻找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时,记者无意中得知,孙中山的玺绶竟然藏在安徽淮北一位农民的手中,这是真的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