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顾家”女郎大显魅力受青睐
· 找路伴找成三人行,缘分啊
· 上战场打仗都不怕
还怕生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上战场打仗都不怕还怕生病?
  他俩在一个革命老区长大,又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上甘岭战役。如今,二人又同住在蚌埠市燕山路一个大院里。

  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特别是经过上甘岭战役的洗礼,两位耄耋之年的英雄都有一番人生感悟!

  [故事一]

  8旬老英雄惦记着那些“彩号”

  人物档案:王海云,80岁,山西省左权县背上村人,上甘岭战役中身为12军野战医院一名医生。

  王海云出生在有“第二延安”之称的革命圣地——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小镇。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成长的他,从小敬仰奋勇抗击日寇的八路军。

  1945年7月,年仅16岁的他,积极报名参军入伍了。由于年龄太小,他3次被拒收。“我非跟部队走不可!”王海云语气坚定。带新兵的军官李福起被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却又颇为难:“把你安在哪呢?”考虑再三,李福起让他做了朱德警卫团卫生队的一名看护员……此后,王海云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打过上党、平汉、龙海、定陶等战役。不过,一提起具体战争,王海云脑袋就会一片“真空”。对亲历过的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他也只记得一点点:“‘彩号’(伤员)太多了,山洞里根本躺不下,麻药也不够,每次锯胳膊下腿时,就叫他们‘一定要忍住’。”

  “其实,我父亲脑子一点也不糊涂,他只是不愿意回忆那些痛苦往事。”讲到这时,女儿王丽眼圈红了。她哽咽着告诉记者,她从小到大没见过父亲过生日。她曾不解地问过父亲,为什么不过?父亲说:“有的战友军装都没穿上,就战死了……”父亲指的“战友”,是左权县榆社村的一位新兵,刚入伍时物资匮乏,那位新兵没穿上军装就上战场了。在上党战役中,一枚炮弹从王海云头顶上擦过,给他留下一块永久性伤疤,那名战友却被炸成了碎片。

  记者不忍心勾起老人痛苦的回忆,只在临别时问了老人,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代说。王海云脱口而出:“叫大家不要浪费,一定要爱惜粮食。”王丽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和弟弟妹妹没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一定会被父亲狠狠教训一顿。父亲告诉他们:“你爸爸抗美援朝时,饿得把马粪里没消化掉的黄豆都捧起来吃了。”

  老英雄的叮嘱,大家能铭记于心吗?!

  [故事二]

  战场打仗都不怕,还怕生病?

  人物档案:李五昌,82岁,山西省左权县人,上甘岭战役中担任31师通讯科参谋

  1951年春天,李五昌以31师通讯科参谋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打五次战役时,准备“穿插”到敌人后面时,他差点丢了性命。那一次,师长的警卫员牺牲了,作训科参谋牺牲了,李五昌右腿受伤了,一枚子弹从他大腿打穿了出去。拿出三角包一扎,李五昌跟在部队后面跑了三四十公里,没休息一下。

  后来,他又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炮火连天,子弹不长眼,一不小心就把有线通讯设备炸坏。有一次,炮团副团长罗站华正在下命令,电话突然断线了。李五昌赶紧带了3个通讯兵查看究竟。不料,刚过敌人封锁线,忽听“嗖嗖”声逼来。上过战场的人,对这个声音都很敏感,炮弹打来了。不假思索,4人连滚带爬,顺着山坡往下滑去。不幸的是,其中一个小战士动作慢了一点,被炸成了碎片。“他叫马玉珠,才16岁。” 时隔这么多年,李五昌回忆这名烈士,还是忍不住哽咽起来。

  上甘岭战役磨炼的“不怕死”精神,一直激励着这位英雄。1962年,他舌苔溃烂,被医生诊断为白斑癌变。“癌变有什么好怕?” 李五昌说,此后,他正常接受治疗。结果,到现在还好好的。

  1982年离休之后,他学做烫画、羽毛画、雕塑、彩绘,他家客厅里的壁画、茶几、凳子,全部都是他亲手做的。他说了,人老了,要给自己找乐!

  快报记者 钟晓敏/文

  快报记者 辛一/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