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流感早预防 秋季保健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流感早预防 秋季保健康
近日省疾控中心发出甲流可能近期流行的预警
漫画 俞晓翔

  近日在江苏省2009—2010年度流感防治研讨会上,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出“甲型H1N1流感可能在近期出现较大流行”的预警。南京已经立秋,秋季早晚温差比较大,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消耗之后,人体抵抗力可能有所下降,因此相关专家提醒市民,从现在开始关注生活细节,积极预防季节性流感和有关部门预警的甲型流感。

  门诊以散发流感病人为主

  秋冬是流感的高发季节,目前呼吸科门诊情况如何?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凯生教授介绍,根据门诊接触的情况,他发现还是散发性的流感病人比较多,这些病人没有明确的接触海外归国人员史,而且没有其他病史,生病的主要原因是空调或电风扇吹多了,或淋雨造成生病,他们基本上没有大的传染性,另外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譬如咽痛、鼻塞、打喷嚏等,部分人有发热症状,但总体来说人数不多。“目前这个阶段呼吸科医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热,有全身症状,但局部症状轻微的病人。至于某些病人究竟是不是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归根到底要依据病毒分离和鉴定才能明确”。

  殷凯生教授告诉记者,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传染源,普通市民在秋冬季节尽量不与病人或者与携带病毒的动物接触,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处。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即呼吸道传染,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容易发生,因此建议市民必要的时候可以戴口罩预防,当然生活中勤洗手也很重要。三是保护易感人群,打疫苗增强抵抗力,与此同时生活有节奏、不过度疲劳、不熬夜,也有助于不得病或少得病。

  慢性病患者需及早预防

  “甲型H1N1流感对有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哮喘、慢阻肺病人的威胁更大”。殷凯生教授建议,在今年秋季这些高危人群要引起特别注意,并提早进行免疫预防。

  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肺炎对他们的危险系数远远高于其他普通人。殷主任表示,老年人尤其是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人,一旦患上甲流更易感染肺炎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将大大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由于这些老年患者长期患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了呼吸道的自净功能,使引起肺炎的细菌容易存留在呼吸道里,当身体的免疫力稍有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碰上秋冬降温天气,会使肺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反复发作,使原先的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的换气功能。

  中医的十条防流感建议

  如何在秋季预防流感?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谢英彪教授给市民十条防病建议。一洗:坚持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洗脚,进门第一件事是洗手。二漱:坚持早晚用茶叶水或淡盐水漱口一次,外出归来提倡先漱口。三开:早晨起床后房间开窗透气,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开窗,因为流感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通风是最重要的消毒措施。四闻:每天早晨起来用一根大蒜捣成泥,放在鼻子下面闻两分钟,或者经常用鼻子闻白酒的气味,也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五跑:每天早晨慢跑20~30分钟。六吃:建议每天早餐吃一个糖醋蒜头,最好是一至两瓣生蒜头,特别是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间断。七喝:经常喝一点萝卜汤,或者吃一点生姜红糖水。八穿: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不要受凉也不要捂出汗来。九熏:流感期间或平时对房间定期消毒,中医建议每平米空间用5~10毫升食醋加等量的水加热蒸发。十涂:在流感期间外出可用酒精棉球蘸点食醋涂在鼻孔内。

  此外,专家还给市民开出了中药预防流感的方子,即秋冬季服用黄芪百合防风汤,具体是生黄芪用10克、百合15克、防风5克,每天一次煎服,可以在秋冬季节增强免疫力预防外邪。快报记者 金宁

  ■小贴士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常可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发热一般高达38.8℃以上,可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症状出现早且明显,而鼻塞、流鼻涕等其他症状不明显,可并发多种疾病。

  而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症状是咳嗽普遍甚至严重、鼻塞、流鼻涕、咽痛等,一般不会出现全身极度乏力,全身疼痛比较轻微,头痛发热少见。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