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7版:妈咪宝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宝宝呛奶了
患上新生儿肺炎
· 宝宝发烧首选物理降温
· 开学在即,不妨将压力嚼掉
· 孩子戏水当心患上“游泳耳”
· 肺炎球菌肺炎感染威胁儿童健康
·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孩子戏水当心患上“游泳耳”
  3岁多的童童在游泳后的第二天,起床就直嚷着耳朵疼,低烧同时不怎么能听见大人说话。原来童童的耳朵里已经堆满了被水泡涨的耵聍(即俗称的“耳屎”),在专业的技术下,小小的耳道里面被清除出约2厘米的耵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五官科吴兴香医生说,童童患上了耳内耵聍栓塞,即俗称的“游泳耳”。

  吴医生介绍,耵聍俗称耳屎,有杀菌及保护外耳道皮肤等作用,而当游泳、洗澡、出汗等情况导致的水进入耳道后,会致使耵聍经水浸泡后膨胀、扩大,阻塞外耳道,出现发胀、疼痛、听力受阻等现象,儿童重症者可能发热,外耳道有渗液、结痂。4岁以下的儿童因无法准确表达症状而表现为经常哭泣,用手捂耳朵,最轻微的运动甚至咀嚼都非常疼痛,这些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经常会发展为流脓,也有些会有低热的表现。情况严重的耳道感染甚至扩散到整个外耳。

  游泳时耳朵进水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相比成人儿童在游泳或戏水时更应注意预防耳部进水,如果耳内耵聍多,吴医生建议孩子游泳前几天可以去医院进行清除,较小的耵聍块用镊子夹取即可;较大的耵聍栓塞则需用特制的耵聍钩来钩取,若钩取困难时,可以先滴入耵聍水,待耵聍软化再行钩取或采用冲洗法,同时游泳时应该戴好耳塞。但吴医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游泳后耳朵疼痛,或者怀疑游泳耳,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千万不要尝试自己进行治疗,更不要用棉签或别的东西插入耳道以缓解瘙痒或增加引流,这样做只能引起额外的皮肤损伤,为细菌生长提供更多部位。

  通讯员 孔晓明

  快报记者 金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