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最新闻/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四个包包记者全部交换成功
· 特别提醒
· 换客,体验乐活“剩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换客,体验乐活“剩时代”
  博客、黑客、闪客、晒客、掘客、播客……网络时代,“客”显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够“潮”的标准。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换客”这个词的话,那么你已经out了。

  按字面意思理解,“换客”是指“以物易物”的人。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并不新鲜,原始社会就有,但一旦和网络挂钩,它所制造的轰动效应就可用“奇迹”形容。在家居闲置物品过剩的当下,换客精神获得鼓励和彰显。

  “别针换别墅”引爆“物物交换”

  最先创造交换“奇迹”的人,是加拿大小伙子凯尔·麦克唐纳。

  “别墅换别针”的故事始于2005年3月。当时的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是一家公司送货员。按照其收入,他暂时还做不了“房奴”。

  不过,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别针,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回形针交换到更大或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Craigslist.org上发布了信息。很快,一对姐妹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别针。就在那天,他拜访了艺术家安妮·罗宾斯,还带去了鱼形钢笔。最终,麦克唐纳带着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走出了罗宾斯的家门。

  接下来,他交换而来的东西越变越大,价值也越来越高。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汽车、一次旅游机会……

  2006年初,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那里得到了一份录制唱片的合同。他把这个机会给予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将一套双层别墅一年的使用权交予麦克唐纳。

  至此,麦克唐纳仅仅经过一年时间,就由一个蓝领工人变身销售经验丰富、拥有一套双层别墅的风云人物。随后,介绍自己“换客”经历的畅销书先后在英美出版。

  “别针换别墅”的奇迹经CNN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物物交换网站也瞬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吸引众多网友加入。大家纷纷拿自己的闲置品摆放到网上进行交换,体验网上淘物之乐。

  中国换客要用真情换女友

  在谷歌网上,只要输入“换客”进行检索,相关词条瞬间就会高达3130万条,相关的网站更是成千上万。记者随便进入一个换客网站发现,“闲置物品”大到汽车、房子、洗衣机、摩托车、打印机,小到手机、MP3、文具、玩具、报刊杂志,应有尽有。

  例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网友“樱桃红了”,想用一只浅绿色玉手镯换一双43码的轮滑鞋;上海浦东的网友“黄林林”,手头有一台从美国采购的Canon ES 75型迷你摄像机。由于觉得自己太懒,出门都懒得摄像,因此打算用摄像机兑换对方“随便什么东西”;成都网友“123123123”,现有贵州茅台百年尊贵礼盒装一套,想换相同价值全新眼霜或日、晚霜。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的想法听上去有点稀奇古怪。比如,安徽网友arongzhuzi称,他有一只文革时期的子弹箱,希望用这件东西换点喜欢的物品;北京网友jie44661则想用一根牛皮鞭子换来游泳和滑旱冰的技能,或者换回几袋狗粮和宠物用品。更“潮”的想法则是,有换客发出交换请求,想用自己的真感情换来一位女友。

  想参与交换的人,只要在换客网站上输入自己想要换出或者换得的货物名称,就可以得到各种相关的匹配信息。一旦和对方达成换物意向,双方就可在线下进行私下交易。交换主要在同一城市内发生,也有少数网友会采用快递等方式跨区域交换。

  为广告煽动下的冲动消费纠错

  随着家庭生活逐步“富态”,各家闲置品也开始激增。孩子刚满月,就能收到一摞新衣裳。条件更好点的,还能外加金坠子、小推车,儿童房还没住就满了。新款电视出来了,想买新的又发愁旧的往哪里放。办了张游泳卡,游了几回就懒得去了。

  怎么办?只得赶紧当换客。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从古籍记载的传说看,炎帝神农之时原始产品交换开始萌芽。《周易》中记载:“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是说炎帝神农为了解决大家的剩余产品,设立了集市,让大家相互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会原始的商品交易。可以想象,那时候,由于物质贫乏,原始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每一次交换,因为是“官方”组织,所以显得非常正式。

  货币的出现,部分取代了物物交换。不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部分村落仍保留着物物交换的传统。兔子换鸡仔,毛豆换南瓜,手工板凳换藤筐。

  当场验货,各取所需,想买就买,不想买走人。那种场面,远比在广告煽动下经受不了诱惑,四处撒钱要心甘情愿得多。

  谢娜用杂志换来镶钻腰带

  “换客”现象经由网络普及后,很快在中国盛行开来。有明星也加入到了“别针换梦想”活动的行列中来。例如,因节目策划需要,主持人谢娜就充当了一次“换客”。2007年1月17日上午,她带着一本价值20元左右的杂志和亲笔签名CD,在一家人群相对密集、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型商场寻找潜在“换客”。

  在当天的一个半小时里,谢娜成功完成了四次置换。第一次,她用杂志从一个男生手中换来了红色打火机。男孩正好是她的粉丝,所以一拍即合。随后,谢娜遇到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的女儿同样是谢娜粉丝。于是,老太太换给谢娜一条围巾。之后,又有一个女生把身上的全球限量版项链换给了谢娜。最后一次置换,谢娜从一位全身名牌的美女手里换来了一条金色镶钻腰带。

  不难看出,谢娜之所以换得顺利,完全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连她自己都直呼“不忍心”。

  欺骗,入侵换客精神的病毒

  换客的“不诚信”,是交换活动所遭遇的致命危机。2007年初,媒体爆出的艾晴晴欺骗事件,绝对是给换客现象泼了盆冷水。

  2006年10月15日,一个名叫艾晴晴的女孩声称,准备用100天时间实现“别针换别墅”计划。仅在第一天,艾晴晴就实现三级跳,在一位“外国姐姐”那里换得一部手机。此后,网民一路热捧艾晴晴,当事人甚至走进了凤凰卫视《戈辉梦工场》节目现场。

  然而,就在艾晴晴接近成功时,一个网名“立二”的人爆料,称是他策划了整起事件。而所谓“艾晴晴”,不过是落选“超女”王晓光。之所以要爆料,是因为“立二”和“艾晴晴”出现了分歧。于是,愤怒的网民在指责“立二”和“艾晴晴”时,对 “换客”恶感陡升。

  在换客的虚拟网络空间,判别真假正成为越来越让人感到闹心的问题。比如,最近资深“换客”小马在经过20多次成功交换后,居然“马失前蹄”,用旧手机换来一个坏音箱。他气愤地说:“欺骗,已经成为入侵换客精神的病毒。”

  病毒是网络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如何为换客安装杀毒软件?资深律师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如果见面交换,建议不单独见面,最好带上朋友做伴,以保证安全。建议参加由网站在各城市加盟商定期举办的换物活动,比较安全。

  二、“换客”可保留网上聊天记录、视听资料和电子邮件等信息作为交换证据,以便发生纠纷时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交换贵重物品时,一定要对方提供三包凭证和保修书;如果有可能的话,事先签订一份协议,声明若有任何质量问题就可退货,并留下双方签名,以便维权。

  换客们大都不指望制造“别针换别墅”的奇迹,也不希望像安徒生笔下的糊涂老农一样,拿好好的骏马换一筐烂苹果。他们,只想做个利己利人又环保的换客。

  快报记者 白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