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封面精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开学在即,校园暴发甲流风险加大
· 发改委:尽量降低成品油调价频率
· 双休日降雨送清凉
· 环省快讯
· “秋令热线”开通请打12365
· 权威的声音为何姗姗来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权威的声音为何姗姗来迟
  油价到底涨不涨?昨天,国家发改委总算有了回应。然而这样的回应,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从8月26日到28日,连续几天,一致看涨的油价并没上涨。对消费者而言这本来是件“省钱”的好事,然而事实却相反:抱怨的声音更大了。

  “涨也好、降也好,怎么就不能来个痛快的!”有网友发帖质疑说,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以为这几天要涨价,纷纷挤时间去加油,但是即便挤破了头,官方说法也一直毫无声息。

  油品调价的透明度、消费者的知情权,似乎在这一次的“调与不调”之后,又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今年初,国内成品油实行新的定调价机制,试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连续几个月落实下来,以“22个工作日”为一个计价周期以及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率破4%就相应调价的规则,连普通百姓都已经了解和熟悉。每一次调价后22个工作日,当原油价格符合条件时,就意味着又一个调价窗口的到来。这项制度的建立,初衷正是为了增加油品定价机制的透明度、规范化。然而,当透明的规则一旦“失效”,人们的疑问自然难以阻挡——既然如此,这个定价机制何用?

  昨天的消息认为,个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来国家发改委可能还需要再观察几天,或者不希望调价幅度被机构预测得太准,所以油价这几天没有上调。二来27日刚刚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稳定重要商品价格,所以暂不调整油价。有专家大胆推测,综合即将来临的国庆六十周年大庆,这次油价调整也可能推迟到“十一”以后。

  种种说法似乎都合理,却种种都不确实。唯一确实的是社会各界的呼声:“如果涨,就该按照规则来;如果不涨,就应该向公众及时说明。”毕竟,成品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商品”。

  相对于消费者的“火急火燎”,经营者的心态要好得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的成品油批发价普遍上涨。中石化南京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截至昨日,南京的油品批发价每吨已经上涨100元左右,涨势几乎无可抑制。

  相应的,因为定价机制的存在而提前释放了涨价信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前加油”的现象明显增加,油品销售量明显上升。据介绍,这几天来南京各大加油站的销售量普遍上涨超过20%!在油品消费淡季,加油站销量却出现了相反的上升势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不能不说是国家有关部门给油品经营企业做了“嫁衣”。

  ■快报记者 郑春平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