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版:金楼市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科技住宅如何走得更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科技长腿”遭遇“施工短腿”
科技住宅如何走得更稳?
  科技节能住宅是时髦话题。但近日,南京某高档科技住宅屋顶的内顶突然脱落的事件,让人们对科技住宅的质量及工艺的关注即刻升温。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科技住宅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辅材是否与新技术系统匹配使用、工人的专业素养与新技术系统的技术要求脱节、国内对于这类科技含量高的建筑尚无成熟的标准和规范是这类商品房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

  快报《金楼市》推出“聚焦‘科技节能住宅’”系列报道:你是否关注科技住宅,你是否想买科技住宅?欢迎与我们交流:

  84783545、84783529 84783615;

  或登录www.dsqq.cn点击“论坛”进入“非主楼”线上交流。

  一问

  建材与科技系统匹配吗?

  屋顶内顶脱落后,据业主介绍和开发商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初步估计是房屋内顶内循环系统的“毛细管”(各种管线)发生渗漏,导致屋顶霉变腐烂,最终坍塌。毛细管为什么会渗漏?为何会殃及屋顶内顶呢?南京资深验房师丁渤介绍说,在此前的一些验房过程中,就曾发现过细裂缝。当时解释是:墙体内埋有内循环系统的毛细管线,裂缝就是沿着管线形成的,并不影响质量和使用。

  “这次事件至少让我们得到两点启示:一是科技系统在房间内多是隐蔽的,如何尽早发现?二是新技术系统如对建筑使用的建材有特殊要求,开发商会否真正配用呢?”他举例说,这类住宅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是把末端风机的盘管和冷媒管道埋在墙里,达到房屋冷热交换的效果。冷媒管进行热交换时,管道与墙体之间也有温差,管道壁就会产生冷凝水,这就要求与之接触的墙体材料或者吊顶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而其他的高科技系统,对辅材性能如有特殊要求,也应尽量选用专用配材,否则就是个隐患。

  二问

  施工工艺有专业保障吗?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科技住宅一般采用的暖通技术、新风系统等技术应该都是成熟的,所用的材料应该也是正规的。那么施工环节上是否会有问题呢?

  他介绍说,一方面,内循环系统的毛细管是由多条管线交错分布构成,中间有许多接头,管道材料一般不会破损,接头处理不好则容易渗漏。另一方面,新技术运用到住宅中,对于施工工艺要求更高,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普通建筑工人很难做到正确施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刘仲表示,高科技住宅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技术上牵扯到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的综合运用,每个专业都属于高科技。这就要求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设计单位与科技系统的供应商密切合作,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其实是由系统的供应方负责,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

  “从这点讲,这类建筑的设计不是建筑师能单独完成的,施工也不可能交给一般的土建工人负责,否则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刘仲表示,在引入新技术系统的同时,是否在设计及施工方面与做这类技术的单位之间也有深入的合作,这是衡量市场上“科技节能住宅”的质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问

  标准缺失如何监管?

  丁渤告诉记者,地源热泵、新风系统是成熟技术,但许多运用到住宅中的其他新技术,在中国尚没有成熟的法规和标准,比如某个系统的等级、传导系数等,这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刘仲和上海绿筑住宅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透露,关于科技住宅,美国和欧盟有标准,但中国没有。

  市建工局质量安全处韩处长向记者证实,由于运用新技术的住宅占比非常小,没有成文的标准和规范作为监管依据。一般是,在质监部门拿到设计图纸时,发现有地源热泵或新风系统这一项,在备案验收时额外验收。“额外验收一般是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就参照标准,没标准就参照企业标准,如企业标准也没有,就只能审查开发商或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他表示,事件后建工局已要求市质监站调查,目前正在处理中。

  快报记者 刘果

  (下转B26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