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那个对我大打出手的女人竟是钱总的女朋友
· 普京很快就成为了叶利钦的“红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普京很快就成为了叶利钦的“红人”
  [内容简介]

  俄罗斯正在强势复兴、重整霸业,而这其中,一切都与普京有关。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显露出来的尽是强悍。从总统到总理,角色虽然变换了,却依然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并用自己的方式规划着俄罗斯的明天。俄罗斯还会重新成为超级大国吗?这一点人们不妨从普京身上寻找答案。

  [上期回顾]

  长大后,普京成了克格勃的一员。加入克格勃后,普京就被送到克格勃间谍学校受训。间谍学校有很多,而普京就在位于明斯克市东北约 70公里处的“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学习。学校生活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么浪漫和富有刺激性,反而非常枯燥、紧张和艰苦。

  解不开的谜

  1985年,普京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即由克格勃第一总局第四处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他在那里呆了整整六年。

  至于普京为什么会选择去民主德国,而不是当时已经很发达的联邦德国?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克格勃有规定,如果去联邦德国,需要在本国克格勃工作1到3年,但是,去民主德国就没有这样的规定。年轻的普京显然是急于建功立业,选择了不需要在机关坐班,立即就可以到第一线工作的方案——到民主德国。

  我们要说的解不开的谜就是普京在民主德国工作的档案之谜。

  普京成为俄罗斯代总统之后,已经统一的德国情报当局发现,这个俄罗斯代总统以前居然在民主德国工作过六年。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自己的情报机构对此却毫无记录。于是,他们费尽心思寻找普京的有关档案,调查普京当年在德国的活动。但是,让德国情报机构震惊的是,在他们接收的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档案中,有关普京的档案全都不翼而飞。到现在为止,德国也没有找到有关普京当年在民主德国工作过的资料,就好像他根本没有在民主德国工作过一样。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得以就近观察联邦德国社会和经济的运作,普京虽然常驻民主德国,但也经常前往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和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有着切身的体验和了解。

  后来,许多在民主德国呆过的俄罗斯特工都说,普京的工作作风很像德国人,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在克格勃特工中与众不同。

  幸运女神的眷顾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谍报机构无法生存,不少同事纷纷借机向政府伸手,解决涉及个人的种种利益问题,唯有普京一声不吭,无怨无悔地坚决服从命令,重返列宁格勒大学,当起了校长助理。

  命运女神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很快机遇来临了,普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那是1990年初的一天,索布恰克从市苏维埃赶到列宁格勒大学办事,在办公楼的走廊遇见普京,彼此很自然地寒暄,然后谈起现状。索布恰克正忙于过去他所不熟悉的各种事务性工作,看到这位学生,他立即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助手人选吗?只有38岁,当年在学校是优等生,虽然是克格勃特工,但是没有什么劣迹,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为人显得干练,不嚣张跋扈。索布恰克单刀直入,问普京愿不愿意到市苏维埃工作。普京简单地思考了一下,便爽快地答应了老师的邀请。正是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普京的后半生。

  普京回家后把此事告诉了夫人柳德米拉,柳德米拉也很支持他的决定。于是普京辞去了在列大的工作,跟随导师来到了市苏维埃,开始了他在市政当局六年的行政官员生活。很难想象,当时如果没有答应索布恰克的邀请,他能有机会成为今日的俄罗斯领袖。可以说,普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索布恰克,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普京。普京担任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恰克的外事顾问。过去的列宁格勒地方外事活动都由莫斯科的外交部或有关部门安排、交办,那个时候已经实现了地方自治,列宁格勒可以自主展开外事活动,来自各国特别是中欧和北欧的客人络绎不绝,普京陪索布恰克接待外宾或代为接待一些次要的客人,同时也开始熟悉一个大城市的市政运作。

  叶利钦的“红人”

  1996年5月,索布恰克竞选连任失败。新市长雅科夫列夫邀请普京留任,但是普京认为这是对恩师的背叛,所以就谢绝了。

  由于拒绝新市长到市政府里工作的邀请,而且又退出了克格勃,普京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失业者。但没过多久,在另一位圣彼得堡出身的领导人、第一副总理鲍尔萨科夫的关照下,普京被任命为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法律处和俄罗斯境外财产。至此,普京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起来,没过几年就平步青云。

  普京在事务管理局的主要工作,其实还是和他的克格勃背景,特别是在德累斯顿时期的工作有关。当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国外的债务,但是也继承了苏联和苏共在国外的财产,这笔资产数额不小,共有数十亿美元。普京就以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在克格勃工作的经验,负责清理苏联在国外的资产。他把自己踏实、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带到了事务管理局,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久他就因为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升迁。1997年3月,普京被调入总统办公厅,任副主任并兼任监察总局局长。

  办公厅和事务管理局当然完全不同。事务管理局管的是“物”,是房子或与房子有关的事务,办公厅却是为总统服务的。在这里,普京开始和叶利钦家族建立起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和办公厅主任瓦连京·尤马舍夫关系非同一般。尤马舍夫当时是叶利钦的办公厅主任,两人情同父子,因为叶利钦膝下无子,而尤马舍夫的平民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很讨他的欢心。可以说,尤马舍夫的赏识是普京得以来到叶利钦身边的关键。

  1998年5月25日,普京又一次被叶利钦提升。此次普京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与地方关系事务。

  职务提升了,普京感觉担子更重了,这一次他可以称得上是临危受命。就在此前不到一个月,俄罗斯刚刚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钢轨战争”,而此时俄地方分离主义的发展正处在空前高涨的时期。这次“钢轨战争”造成了交通瘫痪,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燃料供应紧张,一些对联邦中央早已心怀不满的联邦主体开始趁火打劫。

  纷繁复杂的局势给刚刚登上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宝座的普京带来严峻的考验,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分离主义势力进一步发展的势头,不仅俄国内形势稳定将有可能出现新的动荡,而且俄联邦的完整和统一也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因此,他上任后立即使出浑身解数,使用强硬手段对地方行政长官谋求独立的任何企图进行了全力遏制。

  由于普京手段强硬,俄国内不少对其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开始大骂其为“帝国主义者”。但普京不为所动,继续坚持用“猛药”医治顽疾,从而迅速整顿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总统办公厅工作期间,普京时时保持着低调姿态。他很少接受记者采访,不在电视上露面,更不发表任何文章。而对叶利钦总统,他又处处维护其政治形象,积极为其出谋划策,自己却从未表现出任何政治野心。就这样,“放心干部”普京很快得到了叶利钦及其家人的高度信任,从而成了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人气最旺的“红人”,为以后的火箭式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签署命令,任命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本来,叶利钦打算提升普京为将军,但是普京没有接受。他知道,由一个中校提升为将军,即使是少将,也并不合适。普京也知道,以一个预备役中校而主管联邦安全局,会使很多人不服气,但他不在乎,关键是看当了局长之后的工作成绩和实效。据说,上任那一天,普京来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也就是过去的克格勃总部大楼,他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家了。”

  对普京而言,他是真的回家了,但他已离开克格勃将近10年,他还能适应这个工作吗?他在这个职位上能够得心应手吗?当时有很多人表示怀疑,只有中校军衔的普京,能挑起如此重担吗?但首先一点,叶利钦相信普京。而普京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则更加如鱼得水。在很短的时间内,普京对全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改组,缩减中央机构,充实加强地方分局力量……赢得朝野上下的一片叫好声,很快被晋升为上校。

  从1996年到1998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厅先后换了3个职务。但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其在克里姆林宫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叶利钦已经离不开他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