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华罗庚留下的难题我也能解决”
· 白国周:在井下22年没出过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白国周:在井下22年没出过事
  白国周每天都这样带着兄弟们下井

  凌晨5点,白国周准时醒了,妻子韩琪侧睡在身边。“我上班了。”话音刚落,韩琪就翻了个身,裹紧了被子。

  白国周说,十来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白国周知道,其实妻子和他一样,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准时醒来,只是假装睡着,因为这表示她相信爱人能平安回来。

  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没有哪个矿工敢说下井就一定能回来,但白国周就敢。

  从17岁到平煤算起,白国周已在井下生产一线22年,从没发生一起事故;不仅如此,他当班长21年,一手培养出来13名班组长,在生产中也没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白国周就是一个传奇。”不仅一个人这样说。

  持久

  粉笔留言一留就是20多年

  每天6点半,白国周和队里的弟兄坐在会议室里,宣誓对安全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简单而又十分严肃。

  分配完工作,矿工们依次走过一排宣传栏,每个矿工的全家福都贴在这上面,白国周一家自然也在。

  看着班里的弟兄走上升降机,依次检查每个人的装备。哐啷,升降机锁住了大门,白国周习惯性地张开了嘴巴,这是22年前,他第一次下井时师傅教他的。白国周工作的地方在地下280米,升降机三四分钟就着陆了,强大的气流总会吹得人耳朵涨疼,张开嘴会好受点。

  井下斜坡24度的作业面:空气湿漉漉的,脚下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一踩一滑。

  看见机器滚筒螺丝松了,白国周就掏出口袋中的粉笔,在小黑板上写着:“新道:绞车滚筒螺丝松了,需处理后再开车。”

  新道是后面工友的名字,每次下井,白国周总是走在前面,检查隐患,一时无法处理的,都会以留言的形式留给后面的工友。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成就了多大的伟业,而在于他长久地做了我们做不到或不愿做的事,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信仰。白国周就这样粉笔留言了20多年,并且一直都是“点名”的,这样后面的工友才不敢怠慢。

  艰辛

  “混不好不回去”让农村娃终成奇迹

  第一次下井,白国周17岁,当时的身高只有1.5米多,工作是在巷道里扛支柱。一根柱子45公斤,他扛起来在黑咕隆咚的巷道里摇摇晃晃半个多小时才把柱子扛到一公里外的切眼处。一趟下来,肩就磨破了,火辣辣地疼,别人半天就完成的任务,而他却足足用了12个小时。

  第二天,同来的新人走了八九成,翻来覆去犹豫了一夜的白国周留了下来。“全村人都知道我出来挣钱了,混不好我就不回去了。”

  就这么一句挺像广告的话,白国周说了也做了。为了读书,他制作一盏土台灯,每天学到半夜,系统地学习了绞车、喷浆等10余个工种的操作原理和规程,一人拿“五证”:电车司机、绞车司机、溜子司机、耙斗司机、班组长任职资格证。上班第二年,他就当上了班长,是当时七星公司最年轻的一线生产班长,开了该公司实习期还没满就被提拔当班长的先河。2008年,他又被公司聘为锚喷“首席技工”。白国周班被公司命名为“金牌班组”。

  世间的道理往往就是这样,外部越是艰苦卓绝,越会激发人蕴藏着的勇气和力量,像种子发芽一样,从大地之下破土而出,顽强地生长,开花结果。手上的泡,渐渐变成了厚厚的老茧,6两一个的大白馍一顿他能吃四五个,白国周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师傅”。

  安全

  鲜血换来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在地下数百米深处被称为“四块石头夹块肉”的煤矿,什么危险都可能出现,但白国周却一直对事故 “免疫”。

  “血的教训让我不得不格外小心。”白国周说,他刚上班时,一位工友师傅用生命为他上了第一堂“违章的后果是什么”的安全课。

  那天,大家一起进行井下巷道砌碹工程。按照规章,挖两米的岩壁要砌1米的墙。为省事赶进度,他们一次先挖5米的岩壁,然后再砌墙。结果,还没来得及砌,临时支护的顶板就突然坍塌,那名工友师傅丧命于墙下。

  从那以后,白国周就特别在意安全问题,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三快(嘴快、腿快、手快)、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管理

  姓白的却长了个黑脸

  白国周对于安全近乎苛刻的追求,也被工友们送一绰号“白姓黑脸”,意思说他虽然姓白,却在安全管理方面脸黑得吓人。

  在白国周8本《安全日志》里就写了这样一件事。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天晚上,他下班后复查的时候发现,一根锚杆打的深度不够,如果返工,就必须花一个多小时在井下往返两公里到其他队借工具,工友急着升井,想感受一下奥运的气氛,便争辩说:“一根锚杆坏不了什么大事,喷了浆,谁也看不见。”“看不见就更危险了,一时没问题,不代表它一年不出问题、10年不出问题。”

  就这样,当别人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奥运开幕式时,白国周和工友还在井下忙碌着。

  白国周对于安全的追求,也渐渐影响了工友们。工友们都说跟着白国周放心,当年,村里人都说白国周的母亲心太狠,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井下做工;如今,不仅白国周的弟弟、姐夫,而且,他们村里有20多个人都来到矿上跟着白国周下井了。

  表彰

  被国务院副总理批示推广

  在井下生产一线22年,每年340天下井,7480天近8万小时,他不仅没有发生一起刺手碰脚的事故,而且所带的班组,先后有230人之多,从来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当班长21年,一手培养出来13名班组长,他们在生产中也没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8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批示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每一个矿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幸福的家庭。”面对荣誉,白国周说,矿工的安全不是自己的,而是一家人的,我带着兄弟们下去,就得带着他们上来,要不对不住背后的女人。

  每天升井后,白国周都要给妻子打个电话报平安。一天下晚班,升降机出了故障,他和工友被困在井下近24小时。一上地面,白国周就骑上自行车一路狂奔,平常三四十分钟的车程,这回他只用了10多分钟。

  刚掏出家门钥匙,他就听见门里传来妻子急切的声音:“国周,你回来啦!”

  家里的女人一夜没睡,在等他回来……据《河南商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