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火箭上了天 卫星没入轨
· 阿大选部分结果出炉:卡尔扎伊领先
· 中情局涉嫌“非人道”逼供
· 决定举行南北红十字会会谈
· 奥巴马手下严重缺“官”
· “没钱别结婚” 麻生再“失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火箭上了天 卫星没入轨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一半”
  25日,在罗老宇航中心,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发射升空。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25日在本国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然而,火箭上搭载的科学技术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成功一半”

  “罗老”号全名为“韩国航天运载器”,为两级火箭,长33米左右,重大约140吨。一级火箭为俄罗斯制造,二级火箭为韩国本国制造。因一级火箭制造原因及发射设施等问题,火箭原定发射时间多次推迟。

  火箭于当地时间25日17时载着本国生产的卫星成功点火升空。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和韩国航天研究所说,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按计划分离,卫星在火箭发射540秒后与火箭分离。

  当天晚些时候,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安秉万说,一切看起来正常,然而,卫星达到大约340公里的高度,超出预定轨道。

  按照原先计划,星箭应在大约306公里的高空分离。安秉万说,专家们正在确定星箭未按计划分离的原因。

  卫星本身没有推进器。韩国航天研究所专家在努力跟踪卫星位置,但拒绝透露他们是否已与卫星取得联系。

  航天研究所多名专家说,这次发射应视为“成功一半”,因为尽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火箭一切功能正常。为确定星箭未按计划分离的原因,韩国打算与俄方组成联合委员会展开调查。

  学习经验

  二级火箭和科学技术卫星由韩国设计制造。发射台蓝图由俄方提供,但韩国在建造时作了修改。

  韩国航天研究所专家朴丁洲(音译)说,尽管一级火箭由俄罗斯制造,但韩国科研人员通过这一项目学到了宝贵知识,这些知识能在太空研发领域提供帮助。

  “当这一项目2002年开始时,美国和日本等国不愿提供帮助,只有俄罗斯显示出兴趣,因为俄罗斯需要研发‘安加拉’火箭的资金。”朴丁洲说。

  与日本等国相比,韩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起跑已落后。朴丁洲说,由于各国不愿在这一领域分享技术和管理经验,像韩国这样的“后来者”只能通过合作项目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另一些科学家的话报道,俄罗斯未向韩国提供火箭技术,但双方的合作间接地帮助了韩国科研人员获得新知识。

  一举多得

  韩国先前发射过10颗卫星,运载工具皆为外国制造,发射地点也在境外。

  韩国航天研究所所长李柱镇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说,韩国先前依靠外国火箭发射卫星,使韩国不能根据本国需求确定发射时间。类似限制增加了韩国的花费,还容易使秘密技术落入外国人之手。

  朴丁洲说,这一项目目的是减少火箭发射的培训过程和错误,让本国科研人员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加速本国相关技术的发展,节省相关费用。

  这次发射为韩国研发自己的火箭提供了经验。韩国航天研究所前所长蔡渊锡(音译)说,通过这一项目,韩国已具备自己制造火箭的大部分能力。如果资金充足,韩国能在2018年前发射本国制造的“韩国航天运载器二号”。

  另一些韩国航天专家认为,航天领域的独立性能推动本国企业发展。因为这一发射项目,某些韩国企业在焊接、数据处理及光学等领域已经取得进步。

  韩联社说,通过自己制造并发射卫星,韩国除能节省资金外,还能加强国防能力。

  马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