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假设“孙中山”从未离开新街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孙中山铜像回迁难度不小,值得反思的问题也很多,市民提出——
假设“孙中山”从未离开新街口
  南京著名主持人吴晓平说“我支持孙中山铜像回新街口”,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却表示“新街口已经不适合放铜像”;南京作家、文史专家薛冰认为要迎也应迎回第一尊铜像,中山陵园文博专家刘维才却说,还是用原来的铜像好……近日来,几乎和市民一样,专家们就孙中山铜像是否应当迁回新街口也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

  交通拥堵、环境嘈杂、气势不足……为什么8年前孙中山铜像那么容易就搬走,而8年后回归之路却遇到了这么多的问题?当年说好要迁回来,为什么不把周边的高楼控制好?如果铜像从未离开,你想想今天的新街口会是怎样?昨天,一位自称是在南京政府机关工作的读者和记者一番深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历史遗迹一味为城市建设让路,究竟得失几何令人深思。快报记者 张星 孙洁

  搬走再迁回,咋冒出这么多争议?

  读者:那就假设铜像从没搬走……

  “现在大家对是否搬回来、搬回哪一尊、是朝南还是朝北、环岛该多大等问题争论不休,要我看来,只要用一个判断标准就可以得出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想想如果铜像从未搬走,新街口现在会是什么样?因为铜像当年本就不该搬走!”

  昨天中午,一位自称是在南京政府机关工作的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现在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其实都非常认同孙中山铜像对于南京的意义,无论是“灵魂说”,还是“高楼之下反显矮小说”,无论是“怕吵说”,还是“喜繁荣说”,都饱含南京市民对孙中山铜像的崇敬之情。

  现在之所以争议重重、问题多多,就是因为新街口的尺度变了。“当年搬走时就说好要搬回来的,如果从那时起遵守这个诺言,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风格、高度,怎么会陷入今天这种让铜像有家难回的境地?”这位读者表示,这其实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没有一贯的制约,如果今后所有的历史文化遗迹都像铜像一样,为了建设一迁就走,回来的时候就困难重重、干脆不回来了,何谈保护文化遗迹?“如果铜像从未搬走,我想新街口也许会比现在更美!”

  高楼与铜像,到底是谁碍着了谁?

  事实:铜像搬走后,建筑高度“失控”

  孙中山铜像“两进两出”新街口,在铜像不在新街口的日子里,新街口到底发生了哪些后来阻碍铜像回来的变化呢?

  最明显的莫过于高楼林立。“这些高楼都是办公楼,但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历史价值,能比得上当年民国建筑吗?要知道,现在东方商城这个角落上,曾是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而且办公高楼和商业区重叠在新街口,在城市规划上也不是最好的做法。”这位读者的说法得到了民国建筑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的认同。周琦告诉记者,除了中央银行,以前德基的位置是胜利电影院,这两个是新街口被拆的最具价值的民国建筑。此外,新百这边曾是一座民国商场,金陵饭店东侧的邮局边还有一幢民国建筑。“以前四个角落上都是四五层高的房子,到上世纪80年代金陵饭店开建前,中心大酒店边上的福昌饭店还是新街口最高的建筑。”周琦承认,如果铜像(无论是哪一尊)一直在新街口,无疑四周新建改建的所有建筑都应当与其风格协调,高度要受限,新街口的民国风情将更显著。

  读者表示,现在铜像因高度与新街口不搭调难回归真令人难过,更重大的损失是新街口建筑高度失控,以及中山门内维景酒店高楼破坏中山东路整体民国景观,南京正在逐渐丧失城市特色。

  新街口拥堵,就该削减环岛让路?

  对比:大桥取消人行道屡遭“板砖”

  同样,对于目前“环岛多大才能不影响交通”的争议,很多读者感到“可笑”:“如果当年铜像一直在新街口,削减环岛能轻易通过吗?肯定很难!现在不少市民、专家给的建议不过是增加到直径10米,为什么争议就这么多?”

  读者表示,铜像搬走前,中间50米的大环岛一直是游人拍照留念的好地方,车辆绕行环岛也可以远远地观瞻,可算得上“南京必到的景点”。就像南京长江大桥,虽然交通拥挤不堪,专家多次提出要取消人行道、自行车道给快车道,可是从未实现,而且屡遭“板砖”,就是因为大桥不仅是交通桥梁,还是文物,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无法估量的旅游价值。

  至于交通,正如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的专家所说,反正环岛无论大或小,肯定都要影响交通,路口再扩也就这么大,可车辆通行需求却永远在涨,根本的办法只能通过调节周边道路、增加地下轨道交通来缓解,拆环岛能有多大用?留环岛是否更具价值?

  除了铜像

  拿什么标志南京?

  难堪:没有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和雕塑是城市历史文化最好的载体,孙中山铜像就是最能展现南京特色、标志南京的东西,这就是我认为铜像为什么一定要回新街口的原因!”一位读者斩钉截铁地说。

  他告诉记者,总有外地朋友来宁游览找他做向导,“可是我总是劝他们别来,因为真不知道该把他们带到哪里去看!夫子庙从建筑到古玩,都是‘仿古’,一眼就被看穿;总统府自从落了陶林二公祠我就不去了,因为历史已经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潘群表示“自己也有同感”,他有一位学生现任青岛大学旅游系主任,来南京先看夫子庙,没啥感觉;再看明孝陵,“里面的展览全是假瓷器,而且还不是高仿,真是让人难堪!”潘教授表示,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无法复制的。

  “我现在就希望南京能把孙中山铜像迎回新街口,而且最好要是1942年版的那一座,我才好告诉来访的朋友们、我的子孙们,这是民国时期的真东西啊!它民国时就站在那里了!正如欧洲许多城市一样,几百年前它在那里,几百年后还在那里!这样的城市才能真正让人对历史产生敬畏感,永永远远散发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这是很多读者心底的呼声。

  当初是不是非得搬走?

  反思:铜像不能像民国建筑“一退再退”

  对于铜像迁回面临的困难,市民普遍认为,迁回的决心需要坚定、放置的方法要谨慎决定,也许当年的搬迁就根本不应该,值得反思。

  据了解,1942年版的老铜像是因为“文革”原因被保护性搬走,实属不得已,而1996年版的铜像是2001年为建设地铁而搬走的。“应该好好地反思,建地铁就一定要搬铜像吗?从技术角度说,没有技术达不到一说,只是工期要更长、资金成本要多些而已。”

  市民总结发现,地铁、道路每三五年就能建一条,要多新有多新,要多好就有多好,可是文物遗存不一样,恢复难度大,更变不出来!如果当年知道铜像搬走就再难回来,谁会同意把它搬走?

  本次征求意见,也有不少声音建议把铜像放到鼓楼广场或大行宫。“论与中山先生的渊源,鼓楼广场比不上大行宫总统府。”有读者表示,受新街口商业建筑的冲击,中山东路的民国建筑群落西起点实际已从新街口退守至大行宫。

  记者注意到,最新版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取消了原有十大历史文化街区里中的“中山东路民国建筑群落”。就此,南京市规划局编研中心总工刘正平表示,这是因为其中的建筑基本已身列文物,得到了更高级别的保护,同时该片民国建筑大多呈点状,沿路串成一线,和街区的成片形态不太一致,因此在街区名录中取消,并不意味着该群落保护级别降低,可这也意味着并不是中山东路沿街所有建筑都要体现民国风情,建筑的保护只能“自顾自”了。而就在这两年,洪武北路到太平北路民国建筑拆得比较多,雨花巷、盐务署等老楼相继被拆。

  刘正平表示,以前这里的民国建筑从新街口一直到中山门,现在新街口到洪武北路就剩下两三座老楼,而从大行宫到中山门之间的基本保存完好,中间就出现了“断线”。如果孙中山的铜像还在,新街口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民国特色与风情,会不会为那些被拆老楼争取多一线的生机呢?孙中山的铜像实际与中山东路的民国建筑一样,都是“一退再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