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回来了,弟弟却长眠在上甘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回来了,弟弟却长眠在上甘岭
  人物档案:吕全金,男,今年82岁,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12军34师警工营代理营长。

  回忆起惨烈战斗,吕全金老人感慨不已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悬崖上的深夜急行军

  吕全金老人虽然年纪很大,但看上去仿佛还是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英勇战士。他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对新闻一直非常关心,经常研究国内外的形势,看到现在的情况,他总有一种危机感,总感觉现在的人没有过去那一辈人那么敢于舍身忘死,少了些正义,这让他非常不安。

  吕全金感慨:“中国能有今天不容易,中国革命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这份不容易,更应该珍惜现在。”吕全金说,自己这些话不是说为国家作了多少贡献,而是替那些曾经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说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来唤醒现在的人们: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都是由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回忆起上甘岭,吕全金说其实自己也没有在这里做过什么,他主要在指挥所负责指挥,倒是那些直接上战场的战士们打得非常艰苦。

  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吕全金他们还在刚从阻击战战场调回谷山休整的路上,在路上接到了要他们去上甘岭作战的命令。接到命令后,吕全金就带着两个工兵连上路了。当时部队用十几辆车把他们先送往一个叫梅村的地方,让他们先去那里报到,然后再去上甘岭。

  在前去梅村的路上,要翻过一座很高的山,山的名字叫什么他也记不得了,因为要翻山,汽车的目标会很明显,所以只能晚上出发,而且晚上汽车还不能开灯,否则很容易被敌人发现,而山路又非常狭窄崎岖,旁边就是山沟或悬崖。“那些山沟和悬崖人只要往下看一眼都会吓得哆嗦,更不要说坐在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上了。”

  所以吕全金说他到现在都非常佩服那些开车的驾驶员,在那么黑的山路上,还不能开灯,路上还不时有炸弹在身边飞,最后居然都能平安地把他们送往了目的地,技术真是太高超了。他一路上都在担心自己会就这么掉进山沟里,不能到前线打仗了。

  第二天白天到了梅村后,他就被分派到34师去见了蒋科参谋长,把他调到了警工营当代理营长,警工营的主要任务是打坑道,同时也为前方准备武器弹药,是106团的加强部队。

  一个人的弹药靠九个人运

  吕全金说,由于战火激烈,阵地已经被炮弹炸出了1米多厚的石头粉末,炸弹炸在上面的声音都不是“轰轰”声,而是“噗噗”的闷响声了,其中有2条战术坑道,已经离地表非常接近。战士们躲在坑道里,基本上感觉就在山体表面一样,如果炸弹扔得近,五脏六腑都会炸碎,一些资料中说的年轻的战士在坑道中被炸弹震死的事情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在这种坑道里,连想射击都很难,因为空气中的粉尘太多了,落在枪上,堵住扳机了,扳机都扳不动。

  不仅仅是这些,吕全金说,坑道里除了粉尘多,环境也很恶劣,因为一打起来就没日没夜地打,根本没空休息,所以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有的战士没地方上厕所,也只能在坑道里解决,而解决完又没有东西可以掩埋起来,都是石头山,最后有些战士只能拿衣服盖在上面。里面的空气是非常污浊的。所以坑道工事要他们不断地完善,修整坑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战士们也要冒着生命危险,跟前方战士一样地拼命,里面的环境也非常艰苦。

  坑道里的日子不好过,而运输武器弹药的活也不好干。吕全金说,很多战士就牺牲在了这条运输弹药的路上。“前方1个兵的弹药,后方要有9个人来保障。”吕全金说。而因为交通不便,前方阵地的火力补充全靠一个个战士用肩膀背上去,而运输弹药的路途自然是被敌人封锁的,一路上炮火不断,炸弹一来,战士就要隐蔽,炸过了,又继续前行,如果炸弹多,战士基本上就是一路爬着走,直到把弹药送到前方。而这还是幸运的战士,很多战士还没把弹药送到目的地,就被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弟弟能有全尸 他已很满足

  吕全金说:“在上甘岭战役中,能够保个全尸也都算是不错的了。”基本上在前方阵地的战士最后尸骨都找不到了。说到战士遗体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原来吕全金有个弟弟也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了。他的弟弟叫吕来金,比他小3岁。吕全金有两个兄弟,他是老大,除了最小的弟弟,他和吕来金都参军了,而且都同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只不过他弟弟在15军44师,是警卫连的一名老兵。

  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基本没怎么见过面,都各自守卫着自己的阵地。当吕全金来到上甘岭后,听说15军的战士死伤十分惨重,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弟弟,于是就托人到处打听弟弟的下落。哪知打听后的结果却是这样:他的弟弟已经牺牲了,而且是在来上甘岭的路上就已经牺牲了。具体怎么牺牲的他也不知道,猜测可能是在来上甘岭的路上被敌人的乱枪射中了。弟弟死后,他的战友们就将弟弟的尸首就地埋在了那儿,在那里还有很多和他弟弟一样在路上牺牲的战士。

  得知弟弟已经牺牲,吕全金也很想去弟弟的墓前看看,但因为战事紧张,就一直没有去,直到离开朝鲜,他都没有机会去看一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记者问他后来有没有再次去朝鲜,去看一看弟弟的墓,吕全金感慨地说:“那里如今已经成了缓冲区,听后来曾经去朝鲜访问参观的抗美援朝的老兵说,那里现在已经没有人去了,就是一片荒林。所以也就罢了,比起那些连尸首都没找到的战士来说,他(弟弟)也算可以了,起码还能保个全尸。”说完,吕全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采访结束后,吕全金对记者说了一句话:上甘岭战役我们为什么会胜利,就是三个字:“不怕死”。他希望上甘岭战役中的这种精神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希望将来的年轻人都能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要丢失这种精神。

  快报记者 戎丹妍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