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日前首次在唐山外景地接受记者们的探班。而这座搭建了三个半月、耗资千万的唐山城也第一次进入了记者们的镜头。影片已经在唐山市拍摄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导演冯小刚对唐山人民的大力支持赞不绝口。而两位演员徐帆、张国强除了要穿一身地道的上世纪70年代服装之外,也要学说一口纯正的唐山话。这一拍摄地,从外墙到室内的摆设,还有街上群众演员的造型,都仿佛让人穿越到70年代的中国北方。冯小刚导演用俯视的镜头,描绘出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的那个白天,唐山人民安详和谐的生活全景图。
“复制”70年代唐山
一进入探班现场,所有的记者们都感觉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不仅新华书店、理发店、国营副食店、粮店、储蓄所、街道办事处、电影院、人民医院这类大建筑一应俱全,每一个细节和道具都让人油然而生怀旧之感。外景地的主建筑是“唐山轧钢厂”宿舍楼,大院里三面是二层到三层的筒子楼,家家户户窗户外面已经挂起了绿色植物,楼道口一排28永久车,进去瞧瞧,老家具堆满了楼道,也有人家门口还放着一簸箕煤球。片中主演徐帆和张国强的家是一个套间,案板上蔬菜和刀已经摆好,大屋里是两张双人床,中间拉着铁丝挂块布帘子遮挡。墙上的镜框里面镶嵌着黑白照片,沙发边的茶几上放着一份参考消息。不少穿着年代装的群众演员们在城区中穿行,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篮球,还有的挂衣服、唱歌,偶尔也“追追星”,特有生活气息。不过别的房间就建造得不是那么结实,屋子里地板中间都是空的,随处可见危险的标语。“门推不开就别推了,我们这儿一二楼可是连着的,掉下来比电梯还快。”剧组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说。
唐山全城支持冯小刚
谈起在唐山拍戏的感受,冯小刚感叹道,“这次拍摄我的感受很深。唐山的老百姓知道我们来拍地震,需要经常封路,这里车也很多,我们因为拍的是30多年前的戏,现在的车不能进入画面。如果在其他城市,司机会按喇叭、鸣笛、不满意,因为耽误人时间了。但在唐山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只要警察跟他们一解释,没有任何司机不耐烦。急了他们绕道就走了。”冯小刚说,“我们找了很多家庭去看,敲开任何一个家庭的门,人家都是很热情地把我迎进门,跟我说有什么东西能用的就拿去用。我们也考虑过在某个家庭实景拍,百姓们都很欢迎。”
“前几天拍地震10周年时烧纸的戏,用大吊车升起来拍,各个街口组织了很多群众演员,我们希望他们在拍时念叨一下故去的亲人,一边烧一边念。但真开拍就停不了了。那些群众演员中,有的年龄大的经历过地震,有的年轻点的长辈遇难,整条街成了哭街,有的哭得瘫倒在地,说的话都不是剧本里的话。地震之痛至今在唐山人心中都很深刻。”冯小刚说。
冯导说戏
■现场
冯导说戏
冯小刚正在给两个小演员讲戏,他们分别是年幼时的方登和方达姐弟(即长大后的张静初和李晨)。两姐弟来到一位卖冰棍的老太太前买冰棍,结果冰棍还没到手就被一个“坏小孩”抢走,姐姐立刻追上去将“坏小孩”推倒,拉着弟弟掉头就跑,而“坏小孩”则站起来猛追。
戏虽然简单,但“孩子和狗”一向是电影导演的“最怕”,对此冯导表示:“以前咱们儿童片里的孩子都不像小孩,一个个都太干净,这次我特意跟我们选演员的人讲,别找跟合唱团似的孩子来。”
徐帆:两小辫+的确良衬衣
张国强:白背心+塑料凉鞋
■演员
徐帆:两小辫+的确良衬衣
张国强:白背心+塑料凉鞋
当天的戏只有徐帆和张国强两位主要演员在场,两人在片中扮演一对夫妇——方登和方达的亲生父母。徐帆当天梳两个小辫,穿一身的确良的衬衣和裙子,相当纯朴;而张国强则有些邋遢,穿一件印有“唐山轧钢厂”的白色背心,一双塑料凉鞋。两人都是70年代人民的典型写照。
除了在外形上要像70年代人之外,两位演员都要学习一些“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70年代唐山人。徐帆要学唐山话,她表示这对她来说显得有点困难:“我曾经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面说保定话,当时大家就说我一走音就变唐山话。现在说唐山话,大家又说我一走音就变成保定话……我就老在这两者之间跑。”不过她说好在自己有一个贴身语言老师,时刻会提醒自己说纯正的唐山市区话,“但唐山十公里以外的话,你们就别要求我了。”
而作为“老公”的张国强虽然不用说唐山话,但是却要开那个年代的古董大卡车,这让他恐惧得“全身发抖”。“还好,我在片里主要说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唐山话会说一两个词就行了。不过那卡车,挡位就好像招财猫的手一样,开起来很恐怖。”说到他的造型,张国强特意秀了一下自己脚上的鞋,说这恐怕已经是全国唯一的一双,而且两只还是不同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