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国产片,欧美爱情片喊你上课!”
· 少女6年败光大奖当起清洁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国产片,欧美爱情片喊你上课!”
  进入8月,国产爱情电影纷纷亮相,为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七夕节渲染气氛。恰在这当口有西方媒体说,中国电影不会谈恋爱,《爱有来生》、《非常完美》、《窈窕绅士》等影片是一部部超级模仿秀。毋庸置疑,中国电影与西方相比有差距。那么近年欧美的电影人是如何在镜头下表现情爱乃至性爱的呢?走进他们的光影世界,我们看到——

  爱情不再是美丽的童话

  10年前,乃至更远,西方表现浪漫爱情的电影很多,且基本是美丽的童话,即便是悲剧,结局也非常凄美。而现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占据镜头。以往,女人加大兵,该别有一番浪漫,但2008年10月上映的德国电影《柏林的女人》则显得尖锐和残酷。片中,女人是战利品,是牺牲品,被胜利者肆意羞辱。尼娜·霍斯饰演的女主角利用了一名士兵对她的迷恋,才得以生存。她视其为情人,而并非强奸犯。然而,当其未婚夫从前线归来,却唾弃她,认为她是肮脏的。影片似乎在说,战争是非常时期,若不务实,很可能遭来杀身之祸。

  2007年8月上映的《另一个爱情故事》,属于巴西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讲述安娜迪亚和乔纳森这两个贩毒集团头目的子女,从小青梅竹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家族恩怨的逐步加深,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们不再爱情至上。不仅如此,《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心难改》、《香奈儿》、《为爱冒险》、《其实你不懂他的心》等影片中的爱情,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其中,《漫长的婚约》颇具代表性。

  该片摄于2005年,改编自法国作家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的同名小说,导演是让·皮埃尔·儒内,女主角为法国美女明星奥黛丽·托图。影片开始颇有些《冷山》的味道,不同的是《冷山》在无止境的等待中度过,而玛蒂尔德走在寻夫路上。当女主角听到未婚夫战死疆场的噩耗后,她不相信是真的,拖着残疾的躯体,一定要把未婚夫找回来。导演若要这样一位柔弱女子一味寻找下去,浪漫未免过了火,不适合现代思维,于是私人侦探杰尔蒙德出现。

  玛蒂尔德聘用杰尔蒙德是整个剧情中务实的亮点,通过他,玛蒂尔德渐渐了解真相,更加确信未婚夫还活着。玛蒂尔德的愿望得以实现,7年后马纳什出现。战争给他们造成悲剧,爱情却催生奇迹。整部影片真实感强,没有造戏的感觉。

  由此可见,这种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拉近了观众与剧情间的距离,观众容易产生共鸣,认为故事就发生在身边。

  科幻、恐怖元素让爱情“惊心动魄”

  惊悚、悬疑、恐惧、暴力、玄幻等关键词,往往出现在科幻片或恐怖片中,近年欧美情爱电影也融入这些元素。一方面是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让爱情“惊心动魄”起来。

  在200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游泳池》中,小说家莎拉度假邂逅朱丽,两人住在带游泳池的豪华公寓里,她们同时爱上侍应生方克。方克因拒绝朱丽在游泳池边做爱,被朱丽砸死。假期结束后,莎拉向出版商交付小说时,遇到一位叫朱丽的女孩,顿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似乎眼前的朱丽就是谋杀方克的朱丽。莎拉游离于幻境与现实中,自己更说不清楚谋杀案是否发生,整个故事充满悬念与疑惑。

  此外,《不可撤销》把暴力、强奸、虐待、同性恋等诸多因素全部集中放在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女主角身上;《异常睡眠》中,杀人凶手沃尔普,想利用催眠手段进入劳拉的梦中,控制劳拉的思想;《吸血新世纪》里,贝拉做梦也没想到英俊、聪明、幽默的爱德华竟然是位嗜血成性的吸血鬼;《黑夜传说》中出现了狼部落和月之女神……

  承接《粉红豹Ⅰ》,今年上映的美国喜剧片《粉红豹Ⅱ》,明暗两条主线交相辉映,明线为寻找钻石的下落,暗线则是神探克鲁索与妮可的爱情。侦破过程使他们的爱情显得格外生动,有时是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而非传统意义中的缠绵悱恻。当克鲁索陷入迷茫时,妮可一个小小提示,克鲁索顿时峰回路转,新的线索又出现。整部影片充满悬疑、惊悚、神秘和玄幻,“战地”爱情芬芳而甜蜜。

  下半身思考更能说明问题

  从过去到现在,性爱一直是西方爱情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法国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说:“性不是一种消遣。这是一种力量,一种动机,它会改变你的思考方式。”的确如此。

  土耳其导演佛森欧·兹派特的《外欲》讲述的是婚外情。它用简单的画面和对白告诉观众,人应该在平淡的生活中欣赏自己,对待任何事情不要轻言放弃。《不可撤销》中,地下通道里的强奸事件,直接揭示社会的丑恶,人在极度压抑中,表现出的种种变态行为。

  2004年的法国影片《戏梦巴黎》是近年饱受争议的爱情伦理片。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上世纪70年代曾拍摄出西方色情电影的开山之作——《巴黎最后的探戈》。

  《戏梦巴黎》以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为背景,三位主演处在纯真年代,他们志同道合、激情澎湃、狂妄自傲,情节大胆直接。后来,贝托鲁奇说:“《戏梦巴黎》是一个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胆而有趣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故事角色的内心世界。”

  贝托鲁奇安排性爱场面,无外乎是想表现马修、斯诺和伊莎贝拉三位年轻人对电影事业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思想不成熟的一面,把革命喊成一句口号,一场游戏,一次简单的性爱罢了。

  2008年岁末上映、德美合拍的《朗读者》,讲述汉娜救助少年迈克尔·伯格引发的故事。伯格康复后,向汉娜表达谢意,没想到被其成熟的女性美深深吸引,两人跨越21岁年龄差距,出现爱欲。平时,汉娜最喜欢听伯格为她朗诵世界名著。随着朗读次数增多,两人的情感日益加深。正当他们沉迷在恋情中无法自拔时,汉娜神秘失踪。

  伯格的天空坍塌下来,他利用一切关系寻找汉娜。原来,她因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被抓了起来,最终被判无期徒刑。但两人的故事并没有因汉娜入狱而终结。伯格不断给狱中的汉娜寄自己朗诵的录像带,并帮助汉娜识字。18年后汉娜假释,却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了这段漫长的恋情。整部影片充满悲情色彩。

  其实,这种不伦之恋对汉娜而言,是心灵的慰藉、生理需求,因为她整天生活在焦虑、惶恐与不安中,性爱让她暂且忘记自己的身份。最后选择自杀,也是焦虑、负罪和内疚发展到极点的结果,唯有这样,才能解脱,也把两人间的情感推向极致。

  显然,欧美电影现在的床上戏,已不再是情到深处灵与肉的升华,或单纯的为爱而做,而是通过性爱宣泄某一观点,以及映射人们内心的焦虑及愤慨。这自然是对旧的传统观念的一种革命,但这是不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中国电影要走自己的路

  较之国外电影,中国电影表达情爱乃至性爱似有些虚假,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爱有来生》、《非常完美》、《窈窕绅士》等影片出现模仿秀的尴尬局面,并非导演、编剧们“江郎才尽”,而是他们过于“聪明”。

  一部电影成功与否,故事该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编剧方提供的故事一定要新颖、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然而,我们的编剧个个是复制高手,不突破不创新,常常使用拿来主义进行东拼西凑,把多部影片黏合到一起,便炮制出所谓的剧本,这就注定了现代电影的平庸。而作为观众,去热捧这些“牙慧”之物,媒体轮番炒作是诱因,加之明星倾情演出,观众能不蜂拥而上拍手叫好吗?可见,观众是一群多么善良、可爱的人。

  同样一个剧本,在不同导演的镜头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是电影活力的保障。观看国内近期热播的爱情片,几乎没有看到属于自己的亮点。这里,不禁想起过去的一些经典老电影,比如《庐山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把东方女性的含蓄美与时代结合得恰到好处,让观众看后,心中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而今,导演们却把爱情商品化,明码标价。如此弊端,源于导演胃里装了太多的市井文化、快餐文化,导致艺术细胞中毒,出现脑残或弱智,创作路上才寸步难行。

  其实,解决国产电影不会谈恋爱的方法很简单。以吸纳国外优秀爱情影片的精华为前提,不崇不媚,走自己的路,拍我们的传统与特色,乃明智之举。世界新闻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