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中华路上的一处工地上发掘出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宋代古道,与以往将出土文物搬进博物馆内展览不同,文物部门决定将这段古道进行原址保护,不过为了让这个工地顺利施工,古道要暂时“搬家”,“新家”也不远,就在旁边20米左右的空地上,等工程建好后,再移回来放在绿地中,市民就可以走走这段原汁原味的宋代道路。
请了“搬家公司”为古道“搬家”
早在古道刚刚发掘出来时,记者就曾来探访过,当时看到在工地的大探沟内,“躺着”一段青砖路,呈东西走向,宽约3米,发掘出了15米左右。一块块青砖排列比较规整,拼成了近似于菱形的“回”字形图案,路两侧还有排水沟,不过有些已经被破坏了。青砖路是在五代与南宋地层之间,而根据同一土层发掘的碎瓷片,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条宋代古道。从位置和路面宽度来看,不是大道,而是衙署间的小路。后来可能逐渐废弃不用,被慢慢掩埋了起来。考古人员表示,青砖路应该不止15米这么长,因为受发掘面积的限制,这条青砖路仍有一部分掩埋在地下,分别向中华路和南京一中校园两侧延伸。
这段古道应该怎么保护?南京市文物局文管办有关人士表示,考古与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矛盾,妥善协调、对文物进行有目的性的保护是文物工作的原则。在经过研究论证后,对这段古道决定选择一段保存完整的进行原址保护。不过暂时要把古道挪开,让工程进行下去,为此文物部门请了宜兴一家专门为文物做防渗加固以及搬迁的公司给古道“搬家”。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工地上,看到古道已经被“打包”好了,四四方方的一个大“包裹”,四周和上面都用木板固定住,下面是一层钢板,“包裹”长3.3米左右,宽3米,连同青砖下面的一层地基一起“打包”的。”据“搬家公司”人员介绍,他们是用钢板插进土层中,把古道像切豆腐一样切出来的,由于土层中有石块,加上有3米宽,非常难“切”,用了10多天才基本弄好。“切”好之后,在道路上面还加盖了玻璃钢,既防水又起到保护作用。
古道将在原址重现
“大概今晚11点搬吧。”现场一个电焊工正在给四周木板边上再焊上几根钢条,木板上面也有两根钢条固定住了,“这样就不会掉出来了,也没办法搞破坏。”据介绍,打好包的古道有10吨重呢,靠人肯定是搬不动的,到晚上会有一辆大吊车来帮忙,好在古道的“新家”并不远,就在西边20米左右靠围墙边上的一块空地上,一个工人正将上面的积土铲平,就等着古道“入住”了。
据悉,这个工地上将建造江苏银行总部大楼,市文物局文管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等大楼建好之后,这段古道还会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大楼的景观相结合,镶在绿地中间,也是作为一个景点,今后市民可以过来体会一下走在近千年前青砖路上的感觉。
快报记者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