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有谁不想活了,我来帮你解决!”
· 小小防空洞里,她跪着给战士们唱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小小防空洞里,她跪着给战士们唱歌
上甘岭女兵邓祖琪欣慰地告诉记者:谢谢现在的孩子们能理解我们
  人物档案 邓祖琪,女,现年75岁,参加上甘岭战役时18岁,四川人。

  人生格言 困难是暂时的,要靠自己的能力克服一切。

  看到现代快报寻访上甘岭英雄的系列报道后,家住南京白下区四方新村的邓祖琪给记者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邓祖琪的声音爽朗动听:“我今年75岁了,和你们报道过的张中文、甘耀稷都是战友。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当年抗美援朝时的照片,欢迎你们来看。”

  去上甘岭那年,邓祖琪18岁,她是文工队的队员。年轻的她,跟随着慰问演出团穿梭在战火纷飞的前线,用歌声为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打气喝彩。

  去上甘岭途中,驾驶员被敌机击中了

  1952年初冬,上甘岭战役打响了。12月初,邓祖琪和战友们接到了赶赴上甘岭的命令。她是34师文工队的成员,这次是去慰问在前线打仗的战友。

  事隔50多年,邓祖琪还记得和自己同去的队员们的名字,“我们有13个人,由彭维钢队长带队。男队员有:武炎、李仲群、罗乐、苏修华、罗极、汤壁辉、马骧。女队员有我、宁仰年、白玉凤、朱慧馨、王昭蓉。”

  他们先是步行到后勤处,在那里,他们将跟着卡车去战斗的最前线。

  初冬的朝鲜,寒风刺骨、大雪覆盖地面有一尺多厚。棉鞋结了冰,成为两个沉重的大冰块,背着几十斤的包裹,他们越走越累。想喝口水解渴,却发现水壶的水已经冻上了,于是就抓一把雪解渴。

  在后勤处休息一天后,他们带着慰问品坐上卡车出发了。

  为了避免被天上盘旋的敌机盯上,驾驶员夜间行车也不开灯不按喇叭,凭借着一双练就的“夜猫眼”穿行在满是弹坑的公路上。在汽车的颠簸中,车上的人渐渐睡着了。突然,他们被一声巨响惊醒,有人大喊:“中弹了,快下车隐蔽。”大家慌忙跳下车,这才知道,一辆运苹果的车被炸弹击中,驾驶员牺牲了。

  “他那么年轻,那么快乐,刚才还和我们一起唱着歌,转眼人就没了。”讲起牺牲的战友,邓祖琪心情沉重。

  我们把英雄的事迹编成了快板

  在去前沿阵地之前,邓祖琪他们来到了上甘岭参战部队106团的后勤留守处。因为这里没有条件集中观看演出,文工队员们就分散行动,去伤员们住的防空洞演出。

  “那天下午,我们到了伤员的防空洞。狭小的洞里挤满了从前沿阵地上抬下来的伤员。他们的衣服上都是弹痕,头上、手上、腿上都缠着渗透鲜血的绷带。有的人躺在担架上,有的躺在雨布上,有的身下则铺着稻草。”那一幕幕情景,一直清晰地刻在邓祖琪的脑海里。

  在这里,邓祖琪他们还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天前,9连1班的班长刘保成牺牲了。当时他胸部中弹,但是仍然坚持战斗。在敌人向阵地冲来时,他抓起了爆破筒,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冲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一位战士高守余,眼看着班长和战友牺牲了,他化悲痛为力量,一个人打退了敌人六次反扑,打死了100多个敌人。

  邓祖琪和队员们把这些英雄事迹编成了快板,即编即演:“孤胆英雄高守余,只身一人守阵地。机智灵活巧周旋,浴血奋战斗顽敌……”

  他们从一个窑洞唱到另一个窑洞,直到嗓子都哑了。

  防空洞太小,拉二胡的同志只能横躺着

  12月10日,邓祖琪和队友们来到了五圣山。他们的左前方就是537.7高地北山。

  一位首长把他的望远镜借给了邓祖琪,她清楚地看到了那个小山头。“那个小小的山头,每天承受着几万发炮弹的轰炸,周围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只有这里是光秃秃的焦土。”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才守住的。

  “首长告诉我们,激烈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已经基本守住这块阵地了。我当时心里就想——我来迟了。”

  第二天早上,部队到八九里路外的獐谷去慰问演出。在这里,战士们住得很分散,而且防空洞都很小,有的洞里只能进去两三个人。于是,拉二胡的战友就横躺着拉,邓祖琪和另外两位战友则跪着唱了起来。

  这天下午,他们在山边的一个手术室里演出,所谓的手术室,其实,就是临时用几张雨布搭建起来的手术室,头顶随时会掉下被炸落的尘土。有个伤员头上扎着绷带,耳朵被炮弹震聋了。当邓祖琪把慰问团带来的香烟点燃送到他嘴边时,他的泪水顺着沾满鲜血的绷带流了下来。

  这辈子最爱唱的就是《我的祖国》

  在上甘岭,邓祖琪和战友们共演出23场,历时12天。离开上甘岭后,她和队员们继续活跃在战场上,为最可爱的人演出。战争结束后,邓祖琪跟随部队回到祖国。不久后,邓祖琪和同去过朝鲜的战友苏修华结婚了。

  后来,邓祖琪和丈夫调到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文革”中,丈夫在批斗中心脏病猝发去世,那一年,邓祖琪只有32岁,女儿9岁,儿子只有7个月大。1969年,她转业到成都量具刃具厂宣传科工作。在那段时间里,她带领同事们排练过京剧《智取威虎山》,自己还客串小常宝的角色。

  1981年前后,邓祖琪调到南京的金陵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烷基苯厂,担任纪委干部。邓祖琪认为:“这个工作,一方面是组织的安排,一方面也是我个人的要求。我们从部队下来的人,总想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1989年,邓祖琪退休了。后来,她和一些在南京的老战友成立了南京志愿军老战士艺术团。“成立这个团,一是希望大家经常能聚聚,二也是希望能够继续宣传我们年轻时候的信仰。”

  艺术团成立后,参加了许多大型的演出,还到一些学校进行演出。

  2001年七一前,为纪念建党80周年,江苏教育电视台举办了“颂歌献给党”大型演出,邓祖琪和战友们参加了这次演出。他们的演出曲目是——合唱《我的祖国》。邓祖琪因为嗓子好,而且曾经去过上甘岭,被战友们一致推举为领唱。

  现在,邓祖琪还珍藏着这台晚会的光盘,她特地放给记者看。

  谢谢孩子,他们能理解我们

  2009年六一节前,江苏教育电视台再次将南京志愿军老战士艺术团的老同志们请进了演播室,录制《我的成长我的歌》。说起这次录制节目的经历,邓祖琪感触很多:“和我们一起录节目的,是游府西街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见识和思想,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不同,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不过,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也让邓祖琪有一丝丝的担忧。在节目现场,先是唱了一段《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结束后,有一段老战士们和孩子之间的自由对话。“有个可爱的孩子举了手,然后站起来问:‘这首歌里面唱的事情是真的吗?’”

  孩子一个小小的问题,让邓祖琪无限感慨。他们给孩子们讲了过去的事情,讲了抗美援朝,讲了上甘岭。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认真地听着。交流结束后,志愿军老战士艺术团的老同志们唱了《我的祖国》。

  录制完节目后,孩子们对志愿军老战士艺术团的爷爷和奶奶们说,“以前我们都觉得这只是书上说的,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谢谢你们!”

  孩子们的话,让邓祖琪和老战友们无比欣慰。演出结束之后,回到家中,翻开老影集,邓祖琪轻轻告诉照片上依旧年轻的丈夫:“修华,你听到了吗?我们也该说声谢谢。谢谢孩子,他们能理解我们。”

  快报记者 白雁 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