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日前报道了海内外有60多条南京路,专家建议增设省名路后,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细心的读者还发现有一些地名给生活带来不便,希望记者找专家支招,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地名协会会长马永立教授。
大型设施:属地化命名更好找
江苏展览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这些听上去差不多的地名,外地人一不小心就会跑错。马永立认为,随着城市越来越大, 特大设施虽然可独享地名,却容易带来后遗症,如果不搞属地化命名,就可能带来改名的难题。建议像南京中央门汽车站、南京中华门汽车站、南京汉中门汽车站、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属地化名字一样,将南京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定位为“新庄国际展览中心”,江苏展览馆改为“玄武门展览馆”,南京科学会堂改为“鸡鸣寺科学会堂”,“国际博览中心”改为“元通国际博览中心”等,这样一目了然,也不会弄错了方位。
地址号:加点辅助地名更贴心
不少外地人一来南京就急匆匆地找某条路,不是问了好多人问不到,就是跑了不少冤枉路,因为有的路名太陌生,有的路名跨度长达数站远,有的路名还存在相似或谐音,有的马路门牌号极不对称。比如:南京武夷路与武夷花园,实际上一个在宁海路附近,一个在江宁;而叫“岔路口”的超过三处;中山北路很长,从中山码头到鼓楼长达5.7公里,乘公共汽车约有十站。
马永立说,地址是多个地名的组合,如果我们按照长街(路)加段,短路加近邻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随着城市越来越大,门牌越来越难找的问题。挂着的门牌可以继续简写某某路某号,而通信地址和告知中,可写上某某路某号(某某段)或者(邻近某地),如北京西路1号(鼓楼段),北京西路70号(草场门东);武夷路10号(近宁海路),人和街13号(近山西路),这既解决了“长路找不到头,短路找不到位”的状况,又方便了人们出行定位。
通讯员 练红宁
快报记者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