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轰隆隆,热雷雨击退秋老虎
· 刚过封锁线,后面炸弹就响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刚过封锁线,后面炸弹就响了
  第一次守在战士冰冷的尸体旁,他坦言:“真的很害怕。”这样一个“胆小”的人,却主动申请参加了有“绞肉机战”之称的上甘岭战役,还立下了三等功。

  回忆起艰苦卓绝的战争,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举重若轻,神色淡然:“我向政委汇报情况时,他掀开裤腿,抓了一个虱子。”

  上甘岭老兵李永勤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人物档案

  李永勤,男,现年81岁,河北省武安市人。

  ■人生格言

  幸福来之不易,活着就是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战争很残酷

  他却要求去上甘岭

  李永勤是河北省武安人。在当地,他家境并不宽裕,一家10口人全靠父亲做点小买卖挣钱维系。不过,父亲有一个观念: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李永勤兄妹8个全部上了学,他自己念过5年私塾。后来,私塾因战乱停办了,他去一家银号做了一名学徒。铺床、叠被、提夜壶……李永勤一丝不苟地干着,他计划用3年时间,学点本领谋生养家。

  不过,他只干了一年就与严厉的师傅说“拜拜”了。1945年家乡解放,第二年父亲就动员他:“你去当兵吧,保卫胜利果实!”

  1946年6月,李永勤成了当地报名参军第一人。为了鼓励更多人参军,解放军给李永勤等一批“积极分子”戴上了大红花,让他们集体骑上骡子,上街“遛”了一圈。还有人敲锣打鼓,沿途大声宣传:“某某人家的孩子当兵了!”

  那一刻,李永勤觉得当兵太威武了!对上前线打仗究竟有多危险,他没太多概念。母亲担心不已,不过她很识大体:“我有7个儿子1个女儿,一个不去当兵实在说不过去。”临行前,母亲给他下了一碗平时难得吃上的“长寿面”。

  出发第3天,他终于意识到了母亲的心意。当兵太苦了,每天日夜兼程赶路,这仗还没打,他就在行军路上生了疟疾。

  “一会发热一会怕冷,大夏天盖着一件棉被还冷得瑟瑟发抖。” 李永勤回忆当时的情景,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感动,“我走不动路,老百姓就找来推车送我。”

  与大部队会合后,李永勤被分在第二野战军3纵队7旅20团,做了一名战士。不过,待了仅个把月,领导就将他调到了政治部宣传队。原来,读了5年书的他,算上“知识分子”了,成了部队稀缺人才。

  在宣传队,李永勤一干就是好几年,主要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每到一处就向老百姓宣传,“我们是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另外,他还要做救护伤员、掩埋尸体的工作。他至今还记得,在张凤集一战中,有一位战士右边脸被打掉了,只剩下左眼瞪得大大的。“当时我才16岁,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很害怕。” 李永勤坦言。由于担心这名战士的遗体被野狗叼走,他抱了一堆稻草,盖在那位战士的身上,战战兢兢地守了他一夜。

  战争是残酷的!不过,当国家有需要时,李永勤从没退缩过。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李永勤积极打报告申请去前线。当时,李永勤已被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12军31师司令部直工科,上级只打算在直工科挑选一个人带队去上甘岭。李永勤“幸运”获批!

  刚过封锁线

  一枚炮弹在身后爆炸

  接到任务之后,李永勤带了两个工兵连、一个通讯连、一个侦察排,一共300多号人,日夜兼程乘卡车赶赴上甘岭。一路上,战士们领教了很多“弹坑”。“卡车一会就轧过一个弹坑,我坐在驾驶室里,好几次整个人都被颠抛了起来。”李永勤介绍,还没有到上甘岭,他的头上已经被撞出了好几个大包。

  敌机还不间断地沿途空投炸弹!为此,组织上沿途安排了“防空哨”,一旦发现敌机,“防空哨”就提前往天空放枪。司机收到“信号”立即关车灯,摸黑前行。一路上,有其他部队的车,因此摔进大沟。经过千辛万苦,李永勤终于带着战士赶到了前线。

  “上甘岭战役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李永勤介绍,“战后有人在上甘岭阵地上随手抓把土,数出32粒弹片,一面奇迹般地屹立在高地上的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1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而当时,李永勤带去的两个工兵连,主要就是负责往上甘岭运送武器弹药。

  运送武器弹药时,必须要过一道封锁线!而狡诈的敌人,则不间断地朝这条必经之路上投炮弹。一不小心,人就会被炸成碎片。做了多年宣传工作的李永勤,一逮上机会就给战士们打气:谁英雄,谁好汉,上了战场看!

  为了起“先锋”作用,李永勤不止一次带头扛弹药箱过封锁线。有一次,他刚过封锁线,一枚炮弹在他身后100多米处爆炸了。大冬天,滴水成冰,他全身被吓得汗湿了。运送武器弹药的战士,大多有过类似经历!

  幸运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李永勤带的两个工兵连只有一个人牺牲、两人受伤,相对其他部队伤亡不算严重!李永勤打开一个包裹,小心翼翼拿出了一个红色小本本——这是他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三等功的证明书。但是他把个人荣誉置之度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模范功臣”。

  汇报情况时

  老政委抓起了虱子

  上甘岭战役打得异常艰苦。运送武器弹药的战士们三人一群、五人一组挤在小山洞里,更多的人是“天当被、地当床”,露天睡觉。

  由于炊烟会引来敌机,不能生火做饭,在上甘岭的20多天里,李永勤和战士们没有吃过一顿饭,饿了吃块饼干,渴了就在河沟里舀水喝。“打仗的时候虽然艰苦,但苦中有乐,解放军有三件宝,钢笔、虱子、破棉袄。”李永勤介绍,有时天天打仗,晚上都是不脱衣服睡觉的,更没有条件洗澡,很多人伸手到衣服里一摸,能摸出一把虱子来。

  “我们政委身上也长了很多虱子!” 李永勤口中的“政委”,就是原12军31师政委刘瑄。他告诉记者,每天查看战士们运输武器弹药,向政委汇报情况,是他的“必修课”。有一次,他正在汇报情况时,政委刘瑄突然把裤腿掀了起来,抓起了虱子。讲到这时,李永勤眼神里流露出一股敬意。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李永勤跟随部队回国了。此后,他结婚、生子,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他的3个子女很有出息,一个在天津国家安全局工作,另外两个都是老师。李永勤的晚年很幸福。他喜欢看书读报、练习书法,去干休所和老同事们一起打打小牌。不过,自从去年老伴患了肾癌之后,他便放弃了丰富的业余生活,亲自照顾起老伴来。有人劝他,请一个保姆照顾老伴算了,他却说:“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有机会照顾老伴也是一种幸福。”

  快报记者 钟晓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