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万余张老照片见证百年玄武湖
· 奇怪!土星光环哪去了?
· 奇怪!“龙虾”当上探测员
· 玄武湖是首个中国人自建的公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玄武湖老照片征集完满落幕,2800多位市民热情参与
万余张老照片见证百年玄武湖
  昨天,玄武湖老照片征集活动落下帷幕。许多市民顶着炎炎烈日赶在最后一天,送来珍藏的老照片。

  市民朱女士排着队等待交照片,她告诉记者,趁着周末发动全家人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上世纪70年代在玄武湖拍的几张照片,虽然拍得不怎么样,但一家人拿在手里想起30多年前的事,觉得很有趣。

  截至昨天下午5点,工作人员介绍,精确数字还没统计出来,但编号已经超过了2800。“有的一个人就送来好多张,我们就让市民选一下,留一两张,不然,照片总数量肯定得过万张!”工作人员将从这些照片中再精选出一部分,做成展板。明天,玄武湖百岁生日诞辰上,市民就可以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忆。

  抗战胜利,涵碧轩前全家团圆

  友谊厅,是梁洲上的标志建筑物,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

  市民吴海燕送来一张64年前发黄的老照片,一大家子,3个大人带着8个孩子。最大的个头比母亲还高,快赶上父亲了,最小的两个妹妹才两三岁,站在父母面前。六个兄弟则从大到小,从高到低站在台阶上。画面齐整有趣。背后的建筑物上方,写着“涵碧轩”。

  吴海燕说,这张照片,是父亲一直珍藏在像册里的,平时轻易不拿出来。这次看到百年玄武湖的征集活动,觉得很有意义,父亲才让她送过来的。“我爸爸今年70多岁了,那时候他才10岁左右。”吴女士说,父亲家里原先是个大户人家,爷爷做绸缎生意,一大家子就住在木料市45号的大宅里。可恨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城以后,一把火把所有屋子烧得精光。幸运的是,一家人都还平安躲过了劫难。

  抗战一胜利,全家扬眉吐气。1945年10月,爷爷奶奶及姑奶奶,带着全家人站在“涵碧轩”前照了这张全家团圆的照片,“爸爸经常和我说,这么排列的意思是,兄弟们站在涵碧轩前的台阶上,犹如五线谱音符一样,唱出胜利的喜悦。”

  这个“涵碧轩”,也就是现在的友谊厅。合影选在这里还有层特殊意义,涵碧轩建于1941年,是汪伪政府接待上宾之所。抗战胜利,涵碧轩自然也就成为百姓可以接近的地方。建国后,涵碧轩改名为玄武厅,用来接待中外嘉宾,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均在此驻足休息。文革中,又改名为“友谊厅”,延用至今。吴女士说,她经常和爱人带着儿子去玄武湖散步,每当走过友谊厅,总会想起这张老照片。

  玄武门门楼1984年才建成

  玄武门更是玄武湖公园的标志物。来玄武湖公园游玩的人们,几乎都要在这里先拍下一张照片。

  在很多市民送来的老照片上,记者发现,这几十年来,玄武门的模样变化很大。一张1969年10月的照片上,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后面的城门比现在矮了很多,上面没有雕梁画栋的门楼,取而代之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一行大字。

  类似的照片,记者又找到了不少。不同的是,有的照片上,那行标语是刷在城门墙上的,有的,是竖在城门上方的立体字。

  “最初的玄武门上是有门楼的,文革的时候被毁了。公园景区也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到处是标语。”玄武湖的老员工告诉记者,直到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重修玄武门门楼,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巍峨玄武门。从那以后,喜爱在玄武门前拍照的游客就更多了。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文

  快报记者 赵杰 翻拍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