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完好的古桥是九龙桥和玄津桥,正在申报“国保”的是朝天宫、金陵刻经处和净觉寺,准备恢复的是裱画廊的双眼井……古城南京还有多少文化家底?白下区是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试点区县,通过近3年地毯式的搜索共发现了97处文物,和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相比,人民剧场、马路街28号、小火瓦巷48村、石门坎100号、莫愁路399号、白下路179号等大批以往被忽视的民国建筑都进入了普查视线。
桥
九龙、玄津桥最原汁原味
这么多年,南京消失最快的当数桥梁。白下区文化局的周志乾说,和1982年文物普查的结果相比,白下区消失了50来处文物,其中古桥消失得最快,一些古桥在道路建设中不得不被拓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说起普查到的古桥,周志乾说,虽然白下区内有六朝时期就建造的淮清桥,有宋代建造的大中桥,还有明代建造的逸仙桥,但是,最原汁原味的就剩下了两座:九龙桥和玄津桥。
九龙桥和玄津桥都有600多岁了,其中九龙桥在通济门外秦淮河上,是五孔石拱桥,虽然年代久远,但桥孔、桥墩、桥栏杆都保存得很完整。而玄津桥就在逸仙桥的南边,是三孔石拱桥,也保存得很好。“它们能原汁原味保留下来,是因为这两座古桥已经不承担车辆交通功能了,基本上只是行人通过。”
井
最有名的当数“四眼井”
南京古井多,清末南京古井有上万口。通过这次普查,工作人员发现,目前白下区内无名古井很多,大多数井栏都不翼而飞了。有名的井有5口,完整的有3口。
周志乾说,这么多古井当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四眼井”了,南京仅此一处井是四眼的,找不到第二个。目前,这处古井已是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了。“以前,市民们传这四眼井是因为明朝的时候守城墙的士兵太多,所以开了4个井眼。其实口传有误,我们通过史料查找,发现四眼井建于南唐,当时因为城中驻有兵卒,为解决就近饮水问题,特意凿了这处井。由于士卒太多,所以开了4个井眼。明代时重建,1876年,江宁府又派人修砌。”
双眼井要回水游城广场“安家”
除了四眼井是市级文保单位外,白下区还有4口古井被列入了区级文保单位。其中,头道高井因为朗诗熙园建设的时候“搬家了”,房子建成后,开发商又把这口古井“请”回到了老地方,还专门为这口古井做了井台。
“在水游城南边,曾经还有一处双眼井,我们也打算复原。”周志乾说,水游城所在的地方原来有个裱画廊,其中裱画廊7号有一口清代建的双眼井,后来城市拆迁,古井的井栏被搬到了白下区文化馆保存,古井也被填平了。“这口井是白下区的区级文保单位,填埋了非常可惜,我们已和水游城那边谈好了,在水游城广场南边要恢复这处老井,同时还要在井边立上保护碑。以后,市民们逛水游城就能看到这处清代老井了。”
树
一棵古树,救了复成新村40栋民国建筑
慧园里近代建筑风貌区、复成新村近代建筑风貌区……记者发现,白下区普查到的文物中,大多是民国建筑,其中慧园里和复成新村的近代建筑都被当作了一个整体,“其实,慧园里有30多栋民国建筑,复成新村有40多栋民国建筑。去年,这两处民国建筑都出新了。”周志乾说,现在市民们不用担心复成新村的民国建筑会被拆掉,它们一定会保存得好好的。
邱清泉故居是复成新村内最著名的民国典型建筑,它也是这里唯一一座成为市级文保单位的别墅。记者循着门牌号码,在一排民国建筑中找到了当年邱清泉的别墅,一墙之隔的广玉兰郁郁葱葱。
如今住在复成新村14号的老住户王师傅向记者回忆了复成新村的“保拆之争”:上世纪80年代初,复成新村险些被拆,当时“保”下复成新村的功臣之一是一株百年广玉兰。由于这株广玉兰属于古树名木,当时绿化队要求拆迁单位先将百年广玉兰移走,并缴纳一笔不菲的保证金。正是这个要求,让拆迁单位放弃了拆除复成新村部分小楼的决定。随后,那株广玉兰就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了,直到如今。
堡
唯一的明城砖碉堡要成“市保”
3年前,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在光华门附近发现了一处相当完整的、由明城砖砌成的民国碉堡。如今,这处堡垒遗址进入了白下区文物普查人员的视线,并且将列入南京市级文保单位。
“国民大戏院(即现在的人民剧场)、莫愁路399号、白下路179号、中和桥30号……这些都是这次普查到的新文物点。”周志乾说,人民剧场现在外观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里面的基本结构没有变,里面的立柱还是民国时期的,所以,也被列入了新文保。
在所有新发现的新文物点中,南京保卫战光华门堡垒遗址是最重要的,目前区里已推荐它成为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而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南京市文物局的认同。“民国时期大部分依托城墙建造的碉堡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办法,像这样全部用明城砖砌造的碉堡还是首次发现。但这样并不会降低碉堡的防御性能,因为这一段正好遇到了一处山坡,于是随形就势建成了包山墙,碉堡建在这段城墙中可以倚仗山势,坚不可摧。”专家介绍,在南京保卫战中这处堡垒遗址有自己的编号——43号碉堡。在对抗侵华日军的南京保卫战中,这处碉堡也成了中国守军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将来把它申报为市级文保单位很有必要。”快报记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