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们的兄弟,想要张高楼照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的兄弟,想要张高楼照片
他在建设紫峰大厦时受伤瘫痪,躺在老家想看看大厦如今的模样
  王铁军,山东菏泽人,1993年起在南京打工。15个年头里,他从小瓦工干到电焊工。在他手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打工也成了他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他渐渐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莫名的好感。然而,不幸发生了:去年初,在兴建南京最高楼紫峰大厦时,他被坠落的钢筋插入后背,从此瘫痪,再也不能站起来!

  近日,王铁军给快报写来一封信,回顾在南京度过的青春岁月,怀念南京的美、南京人的好,“希望得到一张紫峰大厦的照片,以慰我这颗受伤的心。”

  紫峰大厦的照片,快报已寄给我们的兄弟——这位可敬的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了;在此,快报同时向广大读者征集王铁军参与施工的所有大楼照片,我们将汇编成册,为轮椅上的他带来一丝安慰……

  山东汉子渐渐恋上南京

  王铁军出生于山东菏泽黄罡镇大张庄的一户农民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弟一妹,几亩薄田让一家老小难以糊口。

  1993年春节刚过,20岁的小伙子王铁军第一次离开家,成了南通德胜建安公司南京分公司名下的小瓦工。他打工的第一个工地是弓箭坊高层住宅小区,每天干七八个小时,有30多元的工资。这比老家种地强多了,他很知足,每天乐呵呵地,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由此,他也成了老板与工友眼中踏实肯干的“劳动模范”。

  就这样,王铁军转战南京的一个个工地,城市的每个角落他都熟悉了。眼看一幢幢高楼在自己手里诞生,他感到莫名的得意,“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城市建设出力。南京的美,也靠我们民工用汗水来浇灌。”

  在南京打工的15年里,王铁军先后参加了秦淮区政府大楼、秦虹小区住宅楼、省机械厅大厦、省广电大厦、长江路人保大厦、珠江路电子工业大厦、丹凤白鹭小区、皇册家园小区、河西滨江大厦、金轮国际大厦等十多座大楼的施工。

  其间,老家的妻子给他生下一儿一女。2000年,他开始做电焊工,收入也逐渐增加到每天七八十元。他拼命地干活,省吃俭用,把积蓄都寄回老家。“你们放心,我在南京过得挺好,当地人不欺负我们,建筑公司也从不拖欠工钱。南京城市很美,人也挺好。”在家信里,他高兴地写道。

  1.5米长钢筋穿身,瘫痪!

  2007年3月,金轮国际广场工程完工,王铁军又转战紫峰大厦。“这是南京城最高的建筑,想想这幢楼就是在我们手里竖起来的,走到哪儿都值得吹吹牛呀。”开玩笑时,工友们都颇为自豪地说。但干了不到一年,灾难却悄悄降临到王铁军的头上。

  2008年1月8日,快报曾对此进行过报道,“昨天上午8点30分左右,在鼓楼区紫峰大厦施工现场,一名电焊工在45层高度作业时,一根长1.5米、直径2厘米的钢筋从62层高处坠下,由背部直接插入电焊工的腹部,受伤民工奄奄一息。”

  昨天,坐在轮椅上的王铁军回忆灾难来临时的情景仍感到后怕,“那天刚上班,我趴在钢梁上焊接,突然背部一阵钻心的刺痛,就啥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时,已是两天之后。”

  当时,工友将他送到鼓楼医院。医生们犯难了,由于他身体插着1米多长的钢筋,只能侧躺着,无法进行手术,医院只好向消防部门求援。

  “先不要拔出来,第一步要先把体外的钢筋切断,体内部分先不要动!”消防队员拿来一台电动切割机,牢牢抓住钢筋做好固定,再用切割机将留在体外的钢筋切断。经过检查,医生发现,钢筋穿过腰椎进入腹部,胃部、胰腺及十二指肠均受到重创,腹腔静脉也被钢筋戳破。鼓楼医院立即组成了由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抢救小组。

  万幸的是,经过努力,王铁军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下肢瘫痪,身体多个器官严重受损。他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永远不能站起来。

  2008年3月,王铁军出院了。但他再也不能拿焊枪,再也不能在工地上干活了。离开南京的那一刻,这个从未流泪的刚强汉子,哭了。来时20岁,离开35岁,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留给了南京。

  渴望一张紫峰大厦的照片

  返乡前,按照工伤政策,南通那家建筑公司给予王铁军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承担了两个孩子的抚养费。“物质、经济上的补偿我满意了,但精神、心灵上的创伤却久久难以痊愈。”昨天,回忆一年多来的生活,王铁军感慨地告诉记者。

  如今的王铁军经常忍受病痛的折磨,要定期到当地医院检查。没人能想象出他的痛苦:因为肠道没有完全康复,大便经常滑到裤子里,时刻离不开家人伺候;因钢筋伤及膀胱,他尿袋不离身,靠此排泄小便。家里条件太简陋,他的伤口发炎了,8月14日要到县里的医院治疗。“唉,家乡条件太艰苦,最好的医院都没有电梯。我到4楼看病,只能让人背上去。”

  于是,呆在家乡的日子,王铁军最怀念在南京度过的时光。他常常细数15年里经他与工友的手建起来的一幢幢大楼,掰着指头念叨它们的位置、形状、颜色……

  最爱挂在嘴上,也最让王铁军念念不忘的是那座南京城最高的建筑——位于鼓楼的紫峰大厦。对乡亲们,他总是以骄傲的口气如数家珍,“总共88层,比紫金山还高1.1米,是江苏第一高楼。观光层位于72层,距离地面300米。观光层四周是全景落地玻璃,可以360度环视南京全景。观光电梯采用全进口的瑞士迅达产品,速度为每秒8米。那有多快?一眨眼,就飞到两层楼高,比鸟飞得还快!”

  令王铁军遗憾的是,离开南京时,大楼还没封项。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大楼到底是啥样子?好几次,他梦回南京。“要是有张大楼的照片就好了。”于是,他想到了快报:“我想请求贵报以及关注我的南京人民,能寄给我一张带有绿地广场紫峰大厦的照片吗?”

  和我们一起为他拍照片吧

  收到此信后,快报当即派出最棒的摄影记者,拍摄精美的紫峰大厦图片,以最快的速度,寄给了王铁军。

  同时,快报真诚发出倡议,希望爱好摄影的朋友,拿起相机,将你身边的王铁军参建过的建筑物拍摄下来,由快报汇编成相册,转寄给王铁军——捧着这本凝聚着自己青春与汗水的建筑物相册,对王铁军来说,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洗好的照片,请寄到: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601室,现代快报新闻部赵守诚收。

  电子文档照片,请发到记者电子信箱:zhaocheng126@hotmail.com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