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1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彭大将军西北大战“宁夏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彭大将军西北大战“宁夏王”
  西北地区重峦叠嶂,地势险峻,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国共两党军队从土地革命时期便开始在此展开殊死较量。其中,彭德怀率领的人民军队与“宁夏王”——盘踞在宁夏地区的封建军阀马鸿逵之间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

  “围点打援”学会了打骑兵

  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央军委命令下,1纵和新编4旅、教导旅、警1旅、警3旅受命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军队对敌作战。不久,马鸿逵为配合胡宗南进攻延安,也组织宁夏兵团并兼任总指挥,向盐池、定边、靖边等地进攻。彭德怀率领下的西北野战军与以马鸿逵等为首的“马家军”鏖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彭德怀先是兵分三路,自安塞西进,在其指挥下,西野部队迅速突破陕甘两省边界,攻取蒋台、悦乐,消灭了马鸿逵部整编第81师60旅279团(欠一个营),俘获其女婿上校团长马奠邦,以及少将副旅长陈应全。

  随后,彭德怀又开始准备攻打榆林。榆林是名副其实的边关要塞,它西可与傅作义的绥远相依,北可与马鸿逵的宁夏相接,以榆林为支点,绥远和宁夏遥相呼应,便成犄角之势,是国民党军在陕西的重要门户。而更为重要的是,榆林离党中央、毛主席很近,驻守在榆林的国民党军就像一根毒刺,随时都可能对党中央、毛主席造成危害。

  鉴于此,彭德怀决定由西北野战军1纵攻打榆林,西野其余各部做好打援准备。1纵对榆林展开攻击后,驻守绥远的傅作义坐卧不安,急派马鸿逵整编第18师前往救援。马鸿逵正因女婿被彭德怀俘虏之事而耿耿于怀,加之榆林的得失对其老巢宁夏能否固守也影响极大,接命后他便令次子马敦静率整编第168旅、暂编第9旅、骑兵第10旅和4个保安团共3.5万人倾巢而出,星夜兼程,号叫着杀奔榆林而来。

  形势果如彭德怀所料。于是,彭德怀决定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围点打援”,集中西北野战军主力打击马鸿逵援军。11月12日黄昏,1纵除独1旅1团和3团1营继续围困榆林城外,部队全部随同西北野战军主力向榆林西南约30公里的元大滩地区开进,准备打援。

  13日上午,马鸿逵的骑兵第10旅第19团在左翼,第20团在右翼,暂编第9旅和第168旅在中央尾随跟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元大滩东面。上午10时许,1纵358旅的714团、715团与“马家军”的警戒分队接触,经过一番激战,击退了“马家军”警戒分队,俘获了数匹战马。不多时,怀着迫切的报复心理,铤而走险的“马家军”骑兵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冲击。一场惨烈的大规模步兵对骑兵大战由此展开。

  “马家军”第一个浪头冲过来,1纵便从马背上打下了4000多名敌骑兵,且自身伤亡较小,但3纵由于没有与敌骑兵交手的经验,一时间吃亏不少。双方展开恶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此时,或许是“马家军”平素作恶太多,其凶残暴戾引起天怒人怨。战场上突然狂风大作,黄沙打得马背上的“马家军”骑兵睁不开眼,我军趁机发起反击,“马家军”骑兵不敢恋战,策马西撤。由于其机动性强,撤退速度也快,彭德怀便令西野部队打扫战场,不予追击。

  此役为我军与马鸿逵部“马家军”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消灭了大量的“马家军”,而最为珍贵的是,我军在战斗中学会了如何打敌骑兵,西野将士们得到历练,为后来彻底歼灭以骑兵为主的“马家军”打下了基础。

  “二马”交恶结果自乱阵脚

  1949年,经过扶眉战役和陇东追击战后,胡宗南收缩残余兵力退守秦岭,彭德怀遂酝酿率军挺进西北。

  此时,得知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即将挥师西进后,正因争夺西北军政长官一职而怒目相向的马鸿逵与马步芳立即达成协议:由马鸿逵所属11军和128军组成宁夏兵团,与马步芳部82军、129军、骑8旅、骑14旅组成的青海兵团相联合,组成由马步芳长子马继援任总指挥、马鸿逵部下卢忠良任副总指挥的“宁青联合兵团”,合力进攻西北野战军。

  但不久,马鸿逵便因马步芳未能兑现保举其为甘肃省主席的承诺,一怒之下电令宁夏兵团往后撤。此时,宁夏兵团近十万人由马继援指挥,正在进攻陕西的咸阳和乾县,但由于二马交恶不和,彼此无法协同行动。马继援在进军时,故意把宁夏兵团摆到正面第一线,而老奸巨猾的马鸿逵为了保存实力,电令宁夏兵团对马步芳父子的命令不予理睬。这样,宁青联合兵团进攻陕西很快遭到失败,两部争相往后撤退。青海兵团撤退在先,想截住宁夏兵团退路。但宁夏兵团一夜猛冲,冲过了马继援的警戒线。彭德怀乘势挥师相继攻取长武、泾川、平凉等军事重镇。

  针对这种形势,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行政院长阎锡山经商议认为,西北只有“二马”还有点力量,不笼络住马鸿逵,马步芳的势力更孤立,于是决定让马鸿逵当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得知这消息十分高兴,即去电儿子和部下,要他们死守住宁夏的门户固原和瓦亭,为自己争回面子。然而,就在1949年8月1日马鸿逵正式被任命为甘肃省主席的当天,宁夏兵团及各部阵地相继被解放军摧毁,卢忠良下令全军后撤,向宁夏溃逃。西野部队在彭德怀率领下,急速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兰州。

  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刚刚当上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马步芳,一边令其子马继援率部固守兰州,一边下令马鸿逵率部增援。

  马鸿逵深知兰州战役的成败也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便将他与马步芳的恩怨暂且放下,他集结主力,摆出支援马步芳的姿态,企图等待有利时机,出兵攻击解放军侧后。他还将所有的保安部总队、保安师加以改编,统统隶属于正规军,这样,在原来两个军的基础上硬是挤出了一个“贺兰军”,由部下将领马全良率领进驻宁甘边境,做出驰援兰州的姿态。

  但出乎马鸿逵意料的是,彭德怀于8月21日拂晓下达进攻兰州的命令后,英勇的西北野战军将士经过激战,26日上午便将红旗插上了兰州城头。看着兰州城破,马鸿逵立即命令所部龟缩,以求确保老巢宁夏。

  “宁夏王”扛不住先跑了

  1949年9月10日和11日,经彭德怀批准,杨得志率领西野第十九兵团,兵分三路向宁夏进军。我军所向披靡,沿途“马家军”望风而逃。

  在彭德怀向宁夏进军之前,马鸿逵就已看到仅凭他手中的那点军事资本,是根本不堪强大的解放军一击的。他在宁夏的兵力,连同地方保安团凑在一起,不过8万多人。因此,在解放军进击宁夏之前,他便乘飞机仓皇逃往重庆。临行前,马鸿逵还将儿子马敦厚、马敦静两人叫到卧室小声吩咐说:“你们记住,扛得住就扛,扛不住见机行事,共产党不占宁夏是绝不罢手的。”

  于是解放军一来,马鸿逵长子、骑兵第10师师长马敦厚见势不好,慌忙携眷从宁夏飞到重庆,告知宁夏败局已定。宁夏“马家军”余部遂由卢忠良指挥。狂妄的卢忠良指挥其第11军、第128军、保安第1师和第3师以及三个骑兵团,企图凭借青铜峡天险,以崎岖的广武岭、小西天作屏障,妄想在黄河以南地区与我军决战,来挽救他们灭亡命运。卢忠良还下令挖掘水渠引来黄河洪水,企图以此来迟滞解放军的进攻。

  鉴于此,为早日解放宁夏,使宁夏人民摆脱被“马家军”残酷剥削压榨的悲惨处境,在彭德怀指挥下,西野64军191师加强先遣步兵营指战员,于9月17日19时以突然袭击之势攻占了广武岭、小西天的“马家军”支撑点,全歼守敌。该营乘胜扩大战果,摧毁了“马家军”在牛首山一线的阵地,为我军的进一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北野战军63军187师沿黄河北岸向中卫县方向开进,并日渐逼近中卫县附近地区,驻扎于中卫县一带的马鸿宾部81军处于被歼灭的危境。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力量的震慑下,81军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条件起义。同时,西野64军191师主力亦于18日迅速向金积进攻,并将金积守敌包围;192师、军炮兵团和三边独立师,以排山倒海之势,翻荒山越草原,沿途痛击敌骑兵三个团,于20日直扑吴忠堡,斩断了仁存渡敌人的退路,激战一昼夜,歼灭了守敌,解放了吴忠堡,并乘胜解放了灵武城,卢忠良带领残部仓皇逃向黄河以北;190师强行军赶至金积城接替191师执行包围该城守敌任务,正要对其实施炮击时,“马家军”派来了投降的代表,金积城旋即解放。

  23日,走投无路的宁夏马鸿逵残余部队在马全良、卢忠良率领下宣布起义,当日晚,解放军进驻银川市,宁夏遂告解放。西北地区彭德怀与“宁夏王”马鸿逵长达数年的血战,终以彭德怀的胜利而告终。

  杨飞 杨剑/文 摘自《党史纵横》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