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发现 南京老机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流年碎影里的南京民国老机场
· 那些发生在南京老机场的故事
· 民国时期的机事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流年碎影里的南京民国老机场
  机场为何喜欢到南京城扎堆

  南京一城为何先后建成这么多机场

  屈指算来,民国时期,南京竟先后建了11座机场。虽然有的机场并未投入使用,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机场建设还是让人称奇。那么,当初的规划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大力发展机场呢?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欧阳杰副教授向记者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早期机场的航空保障设备较为简易,技术难度和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建设成本和施工周期相对于铁路和公路来说比较有优势。以当时的铁路和机场建设成本为例,北洋政府时期,铁路每公里需要1万至3万元建设费用,航空相应的只需要300-500元,而二者的施工建设时间约为8:1,行驶时间约为3:1。在1936年的民国时期,建设每英里铁路平均费用为20万元,每辆机车头为35万元,每节车厢费用为3500元,相比之下,商用飞机平均每架为10万多元,而以占地800亩的飞机场为例计算,建设费用约为4万-5万元。再加上近代中国战事频繁,陆路交通经常中断,如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期间,中国在战前所修筑的80%以上的铁路都被日军占据或破坏。相对于支离破碎且险情不断的陆运交通,航空运输方式其安全性和通达性相对较高,成为当时上流社会阶层交通出行的首选。

  “显而易见,和铁路及公路建设比较而言,航空业在建设成本、建设周期、通达范围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有这么多机场也就不奇怪了。”

  多数机场为何就在城市中心地带

  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民国时期的这11个飞机场,大都靠近主城区,其中如小营机场和明故宫机场,则完全在城市核心地带,无论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噪音污染的角度,这似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相去甚远。

  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欧阳杰老师也给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

  原来,由于近代机场的地面交通工具欠缺,机场的交通、电力、电话以及日常生活等配套设施依赖于城市的供给,因此,为方便客货运输,近代机场的场址要求距离市中心越近越好,如1912年建立的小营机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驻地附近,1927年设立的明故宫机场距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东仅2公里。

  至于让人担心的噪音问题,欧阳杰则告诉记者,在近代中国境内使用的飞机均为螺旋桨式飞机,它们采用低噪音的活塞式发动机,再加上飞机在机场的起降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基本不存在航空噪声的负面影响。当然,到了民国后期,由于航班次数的增多,机场的选择倾向于离开市区。

  日军因何在南京修建多个机场

  民国时南京的机场主要分为两类:国民政府修建、侵华日军修建。后者修建的三个主要机场草场村机场、土山机场、马群机场分别是1938年、1939年、1945年。侵华日军为何会在这些节点修建机场、选址是基于何种考虑?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经盛鸿。

  “南京曾是侵华日军的大本营。”经盛鸿教授认为,日军在南京的驻防、工事等,与日军的总体侵华策略有关,“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部就位于现在南京中山北路省人大办公厅所在地。无论从军事价值还是政治价值上来考量,南京都是重中之重。”所以,为了占据绝对优势,侵华日军不但在南京城内修建机场,还在城外修建了一些机场。

  “可以说,日军是打到哪儿,机场就建到哪儿。”日军轰炸南京后期为什么攻势越来越快?就是因为从上海打到南京,机场也陆续建到了无锡、常州,离南京越来越近。“轰炸南京最初的飞机是从日本本土飞来的,途中就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所以间隔时间长。”经盛鸿教授说,就地建机场,是日军推进侵华战争的一大重要手段。

  因为战事瞬息万变,侵华日军在南京修建的机场条件都比较差,大多数是仓促而就,规模上相对较小、功能上相对单一。例如,草场村、土山机场修建的主要是机场跑道。在修建机场或跑道时,日军强拉南京本地的老百姓,这与日军在东北等地修建机场时的模式较类似。不过,经盛鸿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与此前不同的是,在南京修建机场的本地劳工,在修建完工后没有出现被日军集体屠杀灭口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日军发善心了,而是形势所逼。”经盛鸿教授说,日军在南京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国际社会遭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国际形象和名声大受影响,这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日军对中国劳工的处置。

  当时驻南京的飞机哪些最好

  “日军的飞机当时算得上全世界最好的。”经盛鸿教授说,日军占领南京后,停在南京各大机场的飞机,主要是侵华日军先后使用的“九六式轰炸机”、“零式战斗机”。

  其中,九六式轰炸机航程充裕,在它的机尾还有一个炮塔,可向后射击。零式战斗机,则比九六式轰炸机的战斗性能更“猛”,它组成的第一个编队就被派往中国。在1941年12月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的突然袭击中,大显身手的也是它。美国的F2A“水牛”、P-40“战鹰”等战斗机,对它一筹莫展。

  国民政府的飞机无法与它抗衡,便在空中迎敌的同时,做足了地面防空袭工作。“从上海到南京,每个镇几乎都建有防空站。”经盛鸿教授说,当时还没有超音速飞机,飞机的速度没有声音传得快,通常都是老百姓已经听到飞机的声音了,还没看到飞机的影子,这也给中国军民带来了一定的防御时间。沿途的防空站,听到飞机声音后立即就会向下一个防空站打电话:“日军飞机快到无锡了!”“飞机快到常州了!”当接到军情后,中国空军就立即起飞拦截日军飞机。同时,在第一时间拉响防空警报。

  快报记者 白雁 郑春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