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为何网络“纸馅包子”有那么多食客
· 说官员亚健康是媚官情结作祟
· 悬赏清官让“铁面法治”脸红
· 当腐败披上温和的马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为何网络“纸馅包子”有那么多食客
  ↓警惕躲在角落里的阴暗“推手” 法制网 8月6日 作者 秦平

  “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部门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元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时代周报 6月25日)

  [法制网一评]

  瞧瞧这来头,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一个个吓死人,再看看这组数字,有零有整严丝合缝的,不由得你不信,但恰恰就是这样一条煞有介事的新闻偏偏被证明就是假的,假就假吧,还被引用转载得一塌糊涂。

  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以来,人们在享受它的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被它“调戏”,判断力一次次经受考验,智商一次次被侮辱,虚假信息似乎正在变成一道道逃不开的魔咒。但话又说回来了,佛曰魔由心生,我们之所以一次次被骗中招,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心中藏着一个看不到的魔鬼呢?

  你说滚滚红尘难觅一脱俗知音,我就送你一个“天仙妹妹”,你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人性,我就炮制出一个反抗教育暴力的“香水女生”,你说90后是堕落的一代,我就让一对90后的女孩“贱”给你看。你仇富吗?你仇官吗?那我就告诉你亿元富豪里九成以上是“高干子女”。怎么样,满足了吧?可当我们一再被这些迎合了自己阴暗心理的新闻弄得虚火上升、血压偏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意淫而已。

  世界永远不缺少那些鼓动人们阴暗心理的“推手”。难为人民网的记者们刨根问底找到了假新闻的源头是来自2006年境外一家网站的消息,结果这条消息被转来转去与全国政协委员连在了一起。其实境外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造这种谣一点都不新鲜。

  当然了,我们在气愤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躬自省一下,为什么很多消息一旦出口转内销我们的记者编辑们就兴奋得什么似的,好像挖到了金砖一样往国内贩卖?这与我们一些政府和领导的思维有关,一方面对国内媒体退避三舍,三缄其口,任你记者挖空心思也掏不出他半句实话;另一方面对境外媒体却礼遇有加,显得随和大度。重外宣轻内宣让编辑记者总以为可以从境外淘到一些新闻富矿,结果人家正等着你来,一头就栽进陷阱里。

  做了多年记者却越来越惶恐,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我们脆弱渺小,真假难辨,特别是面对统计数据。新闻写作当然需要数据说话,但现在发布数据的人多,负责任的人少;搞调查的人多,遵守科学规律的人少;信口开河的人多,实事求是的人少。

  网络上“纸馅包子”太多,从胡斌替身之谜,到“贾君鹏”的横空出世,生活太平淡总得想法找点乐子吧,人们又总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可生活不是武侠小说,你今天活得很乏味,那大概全世界也一样乏味。如果你不信,那下一个被骗的很可能就是你。所以,与其坐在电脑前,摔鼠标,骂社会不公,搞得自己荷尔蒙过度分泌,不如早早洗洗睡了。

  [现代快报再评]

  在网络上,确实有一些推手处心积虑地利用网民的浮躁心态,策划事件,设置议程,制造舆论、公关生事。网络上“纸馅包子”确实不少,像这组流传极广、杀伤力极大的数据,就算是其中的一个吧。

  不过,如果对此事的反思,仅仅以这样的角度,那恐怕有些简单化了。我们基尼系数预警、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网民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愿意相信这样的数据。这组数据确实有夸大的一面,但这组数据所契合的公众心理,则不能忽略。对这组无据的数据进行辟谣和解释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是对当前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差距过大的开脱。否则,目前看来夸大的数据,也会渐渐地向真实靠拢了。

  这篇评论,只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样的“手电筒式”的论说方式,值得商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