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控保建筑主人发出“求救信”
· 可笑!无钱上网竟去“窃”书
· 快报将向献血的好心人赠报
· “华东第一变性美女” 接受眼部整形手术
· 百年嘉兴粽七道工序才“正宗”
· 可怜!男子偷电缆灼伤双眼
· 相城区服务外包实现零突破
· 家中煤气爆燃 夫妻成了火人
· 赌场层层设岗 警方派出卧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无力保护自家百年老宅院
控保建筑主人发出“求救信”
  吴宅,桃花坞大街上的一处苏式古宅,始建于清朝。历经150年风雨,宅子远不如当年气派。2003年,有关部门认定吴宅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就在近日,生活在宅子里的吴家后人向苏州市房管局提交了一份书面申请,申请人表示自己已无力保护这座古宅,希望政府能够收回保护。房管局公房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是他们收到的第一份来自古建主人的“求救信”。

  原主人是小有名气的商人

  来到吴宅,一眼可以看到院墙上贴着几张写着“画像”的纸,门廊的尽头,一名男子告诉笔者,这是吴宅的第一进,住着五户人家,都是外地的,宅子的主人也生活在这里,往宅子深处走就可以找到。

  笔者沿着狭长的备弄往前走,越来越安静,备弄里横拉了几根电线,挂着几只白炽灯泡。推开一扇栅栏模样的木门,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他叫吴几铨,是原主人吴赞之最小的孙子,正是他和他的哥哥姐姐联名向苏州房管局寄出了那封“求救信”,不过住在宅子里的仅有吴几铨和他的姐姐。

  根据苏州市控保建筑的相关资料,吴宅是清朝商人吴赞之的府第。吴赞之在苏州小有名气,当年他在观前街经营着一家名为“协大祥”的布店,即现在的“小吕宋”。根据吴几铨的介绍,吴宅最早占地面积大概有2000平方米。“我们小时候玩耍、捉迷藏,可以跑到屋子后面很远的。”吴几铨的姐姐回忆着。后来宅子的大部分被收为国有,留下了第三进(326.58平方米)作吴家自留房。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吴几铨的父亲吴绥之带着他们住到了道前街的房子里。“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被某烹调学校使用,就在我们住的这间屋子里架起了锅灶。地板也毁坏了,木窗也没了,我父亲看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屋子破败不堪实在心有不忍。一直到1997年道前街的房子拆迁了,我们才住回这里。”

  吴家后人维修古宅很吃力

  为什么说已经无力保护自家的宅子呢?说及这个问题,两位老人不禁皱起眉头。

  “政府把这里划为控保建筑,那么我们没有办法对这里大修,这不仅是我们的家产,也是苏州的古建筑,我们不能对其破坏。但是由于房屋年代太久了,时不时需要做小范围的维修,否则会影响生活。这么大的房子,稍微修修动辄上万,就我们两个老人住在这里,哪能承受?”吴几铨解释。他还强调:“要是把房子留给下一代,他们更不会来修,并且会为房子产权问题争论不休,这样倒不如让政府来保护宅子。”

  个人无能力保护,政府有责任收回保护

  苏州市房管局公房管理处处长陆加申表示,这份“求救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古建保护中的问题。这种自家宅第都保护不了的尴尬并不是吴氏一家存在的问题。古建保护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需要专家的有效指导。在苏州,有数万平方米面积的古建为私人拥有,但并不是所有的主人都可以保护好这些建筑。

  他指出,《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中有一条规定,对于个人没有能力维修的古建筑,政府有责任对其收回保护。因此,近年来私人拥有古建筑希望收归国有的声音不断传出。吴家后人递交这份申请有可能打开苏州私人拥有的古建筑保护发展的新局面。

  陆处长还表示,在考虑过吴宅今后的用途等问题后,按照《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政府部门应该会出面收购吴宅,并对其保护和利用作出科学规划,让苏州的古建筑能够得以更好地保存。

  王玲玲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