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成为靶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成为靶心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但一些国家施行贸易保护措施却日甚一日,中国正成为这些措施的受害者。统计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5月中国已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同比上升18.8%,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涉及中国产品。6月下旬,美国在10天内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三项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其中油井管案涉案金额达32亿美元;欧盟上半年新发起两项反倾销调查均针对中国,正式采取的三项反倾销措施也都指向中国,并对中国线材、铝箔和无缝钢管作出了反倾销初裁。

  不只是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俄罗斯、印度等贸易伙伴也开始采取种种限制进口措施。例如,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去年下半年印度提起的42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是被调查最多的国家,其贸易保护措施频率之密令人咋舌。

  中国如今面临的也不仅是“两反两保”的传统保护措施,还包括各种以技术、安全、环保为名的隐性贸易壁垒,例如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等。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投资保护主义风险,如近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阻力。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欧盟

  上半年两起反倾销均针对中国

  欧盟和中国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贸易纷争仍然不断。欧盟成员国7月27日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线材征收最高达2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这只不过是欧盟近来针对中国钢铁等产品发起的诸多贸易保护主义攻势之一。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盟虽然只发起了两项新的反倾销调查,但这两项调查均针对中国,分别涉及货运扫描系统和钼丝。同期,欧盟还对产自中国的线材、铝箔和无缝钢管三类进口产品作出了反倾销初裁,决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而上半年采取的3项正式反倾销措施均指向中国,分别涉及钢铁紧固件、预应力钢绞线和蜡烛,尤其是4月初蜡烛一案就发生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后不久。

  近年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最热衷于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经济体,并且矛头频频指向中国。今年6月30日,欧盟实施的正式反倾销措施共达129项,另有7项反补贴措施,这些措施中涉及中国的超过三分之一。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攻势逐步展开。按照欧盟内部程序,相关决定恰好是在近期陆续抛出。

  在竭力保护自身市场的同时,欧盟上月还与美国联手,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试图迫使中国取消基于环保理由采取的原材料出口限制,好让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廉价的原材料供应。里外之间,欧盟将自身利益摆在了首位。

  印度

  对华贸易保护调查最多

  印度是近几年来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和贸易保护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统计,由于对中国产品需求旺盛,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2009财年前11个月(2008年4月-2009年2月),中印贸易额约为360亿美元,同比增长7%。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印度出口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下降。据印度劳工和就业部估计,仅去年第四季度印出口行业至少有50万人失业。为保护本国制造业和就业,印度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从以往的每年六七起增加到目前的十几起。

  世界贸易组织今年5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数量同比增长了17%,其中印度提起的调查数量最多,达42起,而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印度几家大商会今年上半年都公开表示,中国产品价格一般比印度同类产品便宜35%到40%,中国商品的涌入已严重冲击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印度制造业,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应对。

  印度工商联合会认为,反倾销虽然能为本地产业带来短期的保护,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印度产业和经济竞争力,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限制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借贷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官僚主义盛行等瓶颈。

  上月底刚刚结束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着重讨论了如何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反对保护主义的话题。新华社

  美国

  “轮胎特保案”震动一方

  最近一段时间,受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正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月中旬曾正式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建议:认为大量中国轮胎进口已损害了美国轮胎工人的利益,因此,建议奥巴马政府在未来三年内,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分别征收55%、45%和35%的惩罚性关税,涉及金额约17亿美元,奥巴马将于今年9月作出决定。

  6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宣布,美方已就中方限制矾土、焦炭、氟石等9种重要原材料出口问题,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奥巴马上台后首次就中国贸易问题向世贸组织提起法律诉讼。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也加入了相关诉讼,双方联合对付中国。

  此外,美国商务部还针对中国产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此案涉及金额达32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遭受的案值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

  上述一系列涉华贸易案涉案金额之大、时间之紧密,为近年来所罕见,正如商务部公平局局长周晓燕在不久前表示的那样,中国与美国已陷入“全方位贸易摩擦”。

  作为两个贸易大国,中美出现一些贸易纠纷、摩擦是正常的。但美国频繁采用贸易救济措施,且在很多案件中不能公平对待中国企业,显然是不应当的。这对中国企业不利,也未必真有利于美国经济。轮胎特别保护案就遭到了美国业界的强烈反对。代表美国轮胎产业生产、销售、维修、回收等各个部门利益的美国轮胎产业协会上月就此事致函奥巴马,认为特保案将对美国带来四大不利后果:第一,不会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第二,将抬高轮胎价格,美国消费者面临更少的选择,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相当于对美国消费者施加了“特别惩罚”;第三,将导致美国轮胎市场混乱;第四,由于无法购买到可承受价格的轮胎,美国消费者可能推迟必要的更换轮胎行为,从而对美国道路安全带来“潜在的可怕后果”。美国轮胎产业协会总裁罗伊·利特菲尔德因此建议奥巴马必须拒绝针对中国轮胎的“病态制裁建议”。

  ■相关新闻

  中方代表团二次赴美听证

  

  “特保案”如通过中国出口企业将损失半壁江山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成产业代表团已于昨日到达美国,即将参加美国贸易代表署8月7日召开的听证会,这是中方组团第二次赴美参加有关美对华轮胎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听证会,此前第一次听证会已于6月初举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公布投票结果为4:2,判定中国输美轮胎损害成立。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邓雅俐秘书长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案目前的关键在于美国贸易代表署在听证会后提交怎样的报告,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做出怎样的裁定。目前,协会正在尽最大努力抗辩,不过,前景难以预测。

  我国是轮胎生产和出口大国,2008年轮胎产量达到3.5亿条,其中40%的产品出口,约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称,如救济措施建议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将置中国输美轮胎于死地。据协会的统计,去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总价值达到22亿美元左右。“上述措施实施的话,中国轮胎出口美国的损失就达到11亿美元左右,近一半了,”邓雅俐说道,“同时,也将波及国内轮胎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工人岗位的减少,影响约10万工人就业。”

  据美国调查程序,在8月7日的听证会后,美国贸易代表署9月2日将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交报告,奥巴马将于9月17日前做出是否采取措施的最终决定,这将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对中国特保第一案。在此之前,美国曾对我国发起过6起特保调查案,但都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所否决,不过,这次是第七次特保案,也是案值最大、影响最大的一起。

  据《每日经济新闻》

  阿根廷

  从价格和数量上限制中国产品进口

  自去年10月以来,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首先是对大量的进口产品设立“参考价格”,如果商品进口报关的价格低于“参考价格”,阿海关就以涉嫌低价报关逃税和倾销等理由展开调查;其次是扩大了实施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产品清单,一旦认为进口产品数量过多影响本国企业生存,就大幅提高关税进行限制。此外,阿根廷海关还故意延长发放自动进口许可证的时间。以前阿根廷海关通常会48小时内发放自动进口许可证,现在则被延长到10个工作日。这一措施造成大量运抵阿根廷港口的进口商品无法入关,只能积压在码头仓库中。

  阿根廷进口商协会指责海关制定的“参考价格”偏离了国际市场的真实价格。自去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商品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但阿根廷海关不仅没有下调进口产品的参考价格,反而提高了许多产品的参考价格,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变相的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产品。

  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使中阿双边贸易出现明显滑坡,阿方从去年以来对中国进口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和限制措施明显加大,更加剧了两国贸易面临的困境。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五个月中阿双边贸易额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4.8%,其中中国向阿根廷出口同比减少了47.3%。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杨石翟说,中阿两国政府在2004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阿根廷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并宣布不会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采取任何歧视性措施。但是,阿根廷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仍没有将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加以对待,而是采取第三国的替代价格对中国产品进行估价,这样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杨石翟指出,中国政府今后将引导和推动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积极应诉,同时鼓励中外业界加强沟通合作化解摩擦。

  [智库百科]

  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评论]

  反贸易保护主义

  要言行如一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今天已成为国际共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必赘述。但一些国家仅在口号上积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却相反。导致这种情况的心理原因在于所谓“囚徒困境”,一国坚持贸易开放时不能信任对方会报以同样的诚意,因而采取优先自保的对策。而其现实原因,还在于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

  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危机导致国内部分行业失业加剧,这部分利益受损者往往游说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保持外贸盈余是其核心经济政策,当经济危机导致出口下滑时,政府往往倾向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持盈余;而对印度等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体,遇到外部冲击时首先倾向保护国内产业。

  实际上,上述原因都不足以成为奉行贸易保护的理由。首先,任何国家“先发制人”的贸易保护措施都可能招来报复而导致贸易战。其次,贸易保护措施或许暂时有利于个别行业,但却会牺牲其他出口行业利益;或许暂时有利于个别生产企业,却会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重要的是,贸易保护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竞争力,反而容易成为忽视内部改革和提升竞争力的借口。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自然演化结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从1990年的38.7%迅速升至2007年的69.5%,各国经济关联度大大加强。维护贸易开放的诚意与力度,将直接决定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对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切实遵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通过沟通深化互信和理解,破解“囚徒困境”,避免眼前诱惑、把握长远利益,才是明智之举。而对中国企业来说,首先应该致力于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替代性,也必须善于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己方正当利益,同时还要提高应对隐性贸易壁垒的预见性。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