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部门应该带头破除“乙肝歧视”
· 用公益诉讼遏制“环保不作为”
· 模糊定价就是垄断的代名词
· 两大巨头为何嫌油价太透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两大巨头为何嫌油价太透明
  ■热点纵论

  中石油、中石化与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认为当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仍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积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应该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8月2日《齐鲁晚报》)

  油价调整较之以前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心,有利于化解和平衡石油企业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然而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刚露出一丝“透明”,两大石油巨头竟按捺不住跳出来叫喊“过于透明”,真让人不明白成品油调价机制透明撞了石油巨头哪根神经?

  不错,调价机制“透明”势必引起市场预先反应,产生提前“囤积”、“投机”的现象。但这绝非“透明”的原罪,也只是出现在油价上行的时候。只要适当调整调价频率,即可迎刃而解。在我看来,所谓“透明导致投机、囤积”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病根还是两大石油巨头不乐意交出操纵油价的垄断权。

  事实上,过去我国每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几乎都是以两大石油巨头为主导。在操作上,先由两大石油巨头向发改委递交成品油提价申请,再由发改委上报国务院获批准后实施。而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规定,只要22个工作日内国际成品油价格涨跌超过4%时,即可启动价格调整机制。失去调价的主导权,两大石油巨头能不暴跳如雷?

  更“雷人”的是,两大石油巨头还提出了一个“4%到10%”区间,并建议用多种方式模糊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傻瓜也看得出来,除了重夺调价主导权外,两大石油巨头的“醉翁之意”还在于剥夺消费者对油价信息的知情权,为以后“暗箱操作”创造条件。(纪卓瑶)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