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国已经意识到,如果本国政府中不储备一批真正的“中国通”的话,恐怕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不利。而从小学生时代便开始培养“中国通”,更成为各国政府的一致行动。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乔恩·亨茨曼
美国财长盖特纳
新加坡设奖储备中国通
据称,新加坡政府设立“海外发展计划”,并意欲培养更多“中国通”公务员。报道称,10名荣获公共服务委员会(PSC)奖学金的优秀学子,可以选择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深造。这标志着新加坡公务员队伍有规模地积累熟悉中国事务人才库的开始。
据悉,“海外发展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符合要求者在第一阶段于所属的部门总部工作;他们在第二阶段将被派往中国工作;第三阶段回到所属部门服务,整个过程历时一年。那些在一年后选择继续留在公共部门服务的人,将正式纳入公务员系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该计划能为新加坡积蓄有能力同中国打交道的官员。
英三大高校联手打造
与新加坡相似,近年来英国也十分看重对“中国通”的培养。2007年7月,由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布里斯托大学,三大高校共同参与的全英高校中国研究中心(简称BICC)正式成立。这是英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校际中心。据悉,BICC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英国官方的支持。目前,BICC三所大学每年共招收6名英国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两年的汉语强化教学,然后再过渡到博士阶段的研究。
牛津大学的一位专家说,BICC的目的一是提高在英国汉语教学工作的素质;二是特别为了研究生的培养,“因为英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研究的专家非常的少,本地人非常的少,为了培养下一代的中国专家,我们设计了一些新的硕士和博士”。
美政府“中国通”数不胜数
如果说,英国和新加坡是近年来才越发重视对“中国通”的储备,那么美国相比之下似乎就更加有先见之明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中美两国就签订了短期汉语学习协议。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学会负责从全美高校选拔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并为优秀者提供奖学金。正是这个培训项目,走出了当今的美国财长盖特纳。
1981年夏天,也就是项目启动的第二年,盖特纳和其他30名美国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一年后,他又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盖特纳和同学们走遍了北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并开始通过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这令他日后受益匪浅。盖特纳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中国通”储备人才。
有专家说,在未来中美谈判桌上,如果有美国官员能操流利汉语直接谈判,也大可不必感到惊诧。
美国各界政府的各个部门中,称得上“中国通”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前任总统布什政府内的最知名的“中国通”保尔森,与盖特纳一样担任财长职位。当年布什点名让其出任财政部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中国事务的娴熟和在中国的人脉。
相比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通”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乔恩·亨茨曼这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两个月前被委任为美国新一任驻华大使。此外,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白宫公共联络主任陈远美等众多“中国通”使舆论注意到,奥巴马对中美关系是何等看重。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各大智库也早已开始了对“中国通”的储备。据悉,这些著名智库里的“中国通”几乎都有在政界、学界乃至商界摸爬滚打的经历,个个都身手不凡。
据《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