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山西人张红斌,4月18日倒骑自行车从海南海口出发,在“地球流泪了”的旗帜飘扬了整整三个月之后,成功抵达目的地哈尔滨。一路上,这个倒骑自行车技艺精湛、速度飞快的山西男子引起了沿途数十家媒体的关注。
“我这样做是为了宣传环保,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7月26日,记者联系到刚刚返回家乡山西浑源的张红斌,他说:“虽然这一次活动结束了,但环保宣传之路是我一生的追求!”
倒骑4000公里
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后背朝前,倒着骑竟然比正常骑车的人骑得还快。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他倒骑着自行车,灵活地躲避机动车和行人。一路走来,张红斌高超的倒骑车技让沿途群众大开眼界,人们因此记住了这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精神饱满、体格结实的山西男子,记住了他旗帜上的标语:“地球流泪了!”
张红斌出生于大同市浑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先后辗转到过多个城市,当过建筑工人、保安,在饭店里揽过零活儿,目前和家人居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6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红斌在电视上看到了吉林省有个人倒着骑自行车,于是他花半个月时间学会了这一技艺,从此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一骑就是16年。
无论在哪里打工,张红斌的环保意识都让工友们印象深刻,工厂里没有及时关闭的电源,没有及时合上的水闸,白白消耗的能源会让张红斌心痛不已。张红斌讲不出保护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大道理,却有着为挑一担水走上几里地的切身体验。在张红斌到过的很多地方,矿山无序开采,植被破坏严重,工厂超标排污造成的环境恶化都使他忧心忡忡。
“记忆中,家乡的小河里有很多小鱼,可是现在都没了,河水因为环境污染都成了黑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小河从清澈见底到混浊污染,张红斌心情沉重,在内蒙古生活了8年,张红斌也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沙尘暴真的多了。”
2008年5月中旬,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张红斌报名参加了奥运火炬手选拔,但没选上。于是,他用倒骑自行车的方式宣传奥运。从呼和浩特到北京,9天时间,他骑行了近千公里。
“何不用这种方式唤起大家对环保的关注呢?”张红斌有了主意。今年4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开始了此次穿越中国南北的倒骑自行车之行。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我在自行车上插了一个主题为‘地球流泪了’的旗帜,大力提倡减少使用塑料袋以及停止对河流的污染和森林的砍伐。同时,倒骑自行车宣传环保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挑战,一种体力、耐力、毅力的自我挑战。从海南出发到黑龙江结束,沿途经过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总里程大概在4000公里,看看能不能骑下来。”
见闻很惊心
然而,当张红斌把自己倒骑自行车宣传环保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却遭到了坚决反对。
张红斌一家3口人,妻子在呼和浩特打工,10岁的儿子正念小学。张红斌此次倒骑自行车的经费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他为此攒了几年的钱。妻子的反对不是没有道理,一个人骑自行车出去,有危险怎么办?
“一个人骑自行车,走那么远的路,拿自己的生命当赌注。我也不是没想过,出发前我把工作也辞了,即使顺利归来,能否很快找到工作还是未知数。”张红斌说。然而,他又想,人活一辈子,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在回报社会的同时磨炼自我。
经过张红斌做思想工作,妻子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
一个双肩背包,张红斌只装了一件运动衫,一个备用的自行车内胎,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就开始了环保宣传之旅。按照计划,每天从一个城市骑车到另一个城市,单日行程一般为70公里。在路上,张红斌每到一个城市,就会发短信给妻子和孩子报平安,沿途不断有报纸电视对张红斌做报道,妻子和孩子也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很多人是看到我倒骑自行车,才进而关注宣传标语。”张红斌表示,倒骑自行车只是他的宣传方式。
张红斌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引来众人围观,一发现有人走近观看,张红斌就会向人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比如将垃圾分类、用节能灯泡、节约用水等,希望人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地球流泪了”!他希望唤起更多民众和相关部门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自觉爱护环境。
张红斌的环保理念是:动员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保护身体健康,提倡环保生活,自觉抵制一次性包装盒,不要乱扔垃圾,甚至不提倡开机动车;做有利于全民和社会的事情,净化自身,提高境界。
一路上,他用心管理着自己的账目,每天早餐只吃两个馒头,中午吃5元钱的快餐就觉得贵。为了找便宜的地方住,他宁愿多走十几公里。“市内旅馆太贵,所以我晚上从不住市内。”
一路走来,张红斌耳闻目睹了太多的环境污染,他非常遗憾没有准备一部相机记录下一些省市的环保状况。河流的刺鼻气味、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未处理的垃圾被随意填埋等景象在他看来触目惊心。虽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他说:“只要有人来关注我,我就会停下来告诉他环保的重要性。”
一路不孤单
单人单骑宣传环保,需要执著的精神,这是条非常辛苦的道路。张红斌说,“但也有很多人支持我的行动,一路上我并不孤单。”
对于旅途的艰辛,张红斌早有思想准备。然而,一些意料不到的困难仍不期而至。刚开始宣传时,许多不理解的人恶意讥讽嘲笑他。还有不少市民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认为张红斌是在作秀。走到广东时,气候的不适应加上与当地百姓语言沟通困难,让张红斌一度心灰意冷,萌生退意。
一个人倒骑自行车穿行于城市之间,有时到了晚上11时仍找不到一家可以入住的旅店。挑战张红斌的不仅有压力,还有孤独。这样的旅程中,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给了张红斌温暖、感动与幸福,给了他前进的动力。
在武汉,一位退休教授盛赞张红斌的环保宣传,一定要赠给他大量相关书籍;在辽宁,热情的群众送给他当地的玉佩、玉石等以示纪念;在天津,多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给予张红斌热情帮助;在河南,他受到了焦作骑友的热情接待;在山西,偶然相遇的长治市大行自行车协会飞鱼俱乐部多位骑友冒着中雨,从凌晨4时开始陪行张红斌5个多小时以示支持……
沿路很多人对张红斌的行动表示肯定。“如果大家都能热心于环保宣传,污染一定会远离我们的生活。”张红斌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
倒骑自行车,到每个地方都会吸引眼球,自然也招来了交警的关照。在广东省一条公路上,倒骑自行车的张红斌正在公路上穿行,被几个执勤的交警看到了。“当然,他们认为这样的骑车方式非常危险。”张红斌笑言,“我非常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于是我现场表演了自己的倒骑技术。”张红斌对自己16年的倒骑技艺非常自信,并拿出了一些地方报纸对自己的报道。交警看到张红斌的倒骑自行车技术确实过关,加之《道路交通安全法》未规定不得倒骑自行车,就在叮嘱张红斌千万小心之后,让张红斌继续上路了。“在北京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我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路骑行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交通事故。”张红斌说。
谋划再出发
“回来这几天主要是补充睡眠。体力和健康倒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每天倒着骑车,需要转头观察路况,但脖子和肌肉一点问题都没有。”张红斌说,他从小注重体育锻炼,学过武术。所以行程中天亮骑车,天黑就住下,不需要额外的保养和锻炼。“自行车的中轴断了三次,车胎修补了几十次,有时一天就得补两次胎。”张红斌的行李中装了不少钳子等修车工具,以备自行车随时可能出现的损坏情况。
张红斌计划明年挑战一段艰难的行程:独自骑自行车穿越西藏或者新疆。“可能要走过很长一段无人区,所以要做更加周密的准备,比如帐篷、相机、食品和水等等。每天写一些文字,做些记录。”
张红斌说,虽然自己是一个农民工,但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众人,农民工也有自己的想法,也能为社会公益做贡献。
据《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