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孪生姐妹吃百家饭考上大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孪生姐妹吃百家饭考上大学
  她们是孪生姐妹,5岁时死了父亲,靠吃百家饭长大。今年高考,姐姐考上哈工大,妹妹考上北师大,在当地成为佳话。

  近日,周燕和、周利平姐妹俩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姐姐周燕和是哈工大生物技术工程专业,妹妹周利平是北师大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收到通知书,姐妹俩首先给李国权叔叔打电话。她们靠李叔叔的资助,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对孪生姐妹,5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靠务农艰难拉扯她们。小学到高中,姐妹俩几乎没花过学费和书本费,甚至生活费。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不少像李叔叔这样的好心人在背后默默支持。

  心有压力

  不然可以考得更好

  姐妹俩家住重庆北碚区三圣镇德圣村16组,两人18岁。高考前夕,班主任徐发林给她们的保守估计是,高考分数都至少670分,姐姐周燕和还应更高一些。但实际分数是,周燕和只考了632分,妹妹周利平考了652分。

  “接受了太多的帮助,我们压力特别大,就怕考不好。越这样想就越没状态,越没状态就越考不好。”周燕和说,她的目标本是北大,妹妹的目标是更好的专业。

  直到现在,姐妹俩才想通了:“一开始,我们就不该去想怎么用好成绩来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样压力就没这么大。”

  第一眼看到这对姐妹的人,都很难搞清楚谁是谁。她们一样的1.67米身高,一样的相貌,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是一样。

  两人常做同样的梦,常常同时说同样的话,每次,姐妹俩都会心一笑,一切感情,尽在笑中。

  这对感情深厚的孪生姐妹,从不像其他双胞胎姐妹那样,穿一样的衣服、一样的鞋。因为她们从没买过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所以很难一致。

  小学毕业时,姐姐考上位于北碚区水土镇的江北中学,妹妹只考上邻近的石坝中学。周利平说,姐姐身体不好,有好几次她都梦到姐姐生病了,之后,这些梦都一一得到证实:“我们像有心灵感应。”

  初二那年,一次姐姐周燕和上课突发高烧不退。周家离校有5个小时路程,又没电话,班主任王先凤无法通知其家长,不得已将电话打到周利平所在的学校,让石坝中学的老师通知周利平。

  周利平当时就想,如能和姐姐一个学校,该多好。

  不久,这愿望变成现实。鉴于姐妹俩特殊情况,江北中学特事特办,让周利平转学和姐姐一个班,一个寝室,没收取一分钱,为姐妹俩免去所有学杂费和书本费,还补贴生活费。

  因为姐妹俩长得太像,同学们常常搞错谁是谁,后来,他们才找到两人的细小差别——姐姐左脸上有颗不起眼的痣。

  “中学一起4年多,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是妹妹帮我打饭。”周燕和说,食堂打饭要挤着排队,妹妹从不忍心让体弱的姐姐去。初中毕业后,姐妹俩被直接保送江北中学高中。

  父亲早逝

  两人吃百家饭成长

  “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很苦。刚上小学时,妈妈就对我们说,一定要上大学。我们10岁时有了新爸爸,对我们很好,但家里仍穷。”周燕和说,无论她和妹妹在哪里读书,学校都没收过学费和书本费。

  升入高中后,班主任换成徐发林老师,他回忆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孩子时的情景:“穿着陈旧的解放鞋,裤子既不是七分裤,也不是九分裤,极不合身,显然是别人给的。”

  徐发林悄悄为姐妹俩收集了些八成新的衣服,自己一件件审核后,趁同学们都在上课,悄悄扛着满满一麻袋衣服,爬上7楼女生寝室。之后,他才私下对她们说:“老师背着你们做了件事,但愿没伤害到你们的自尊心……老师悄悄将衣服从麻袋里拿出来放到你们俩床头了,这样就没人看得出这些衣服是别人给的。”

  高中阶段,徐发林做了3次这样的事。

  高一时,徐发林无意间将这对姐妹的情况告诉一个在邮局工作的朋友,那位姓何的朋友当即决定资助她们。

  但半年后的一天,徐发林突然发现姐妹俩从不一起吃饭。原来,何叔叔因故不能再资助她们了,那时,妈妈也正生病,姐妹俩没钱,又不好意思向妈妈要,就想了这个办法——轮流吃饭,每人每天只吃一顿,已经3天了。

  徐发林忍住泪,当即拿出100元钱。不久,徐发林一个做生意的朋友李国权接过爱心接力棒,每月为姐妹俩提供600元生活费,直到高中毕业。校长陈居奎也发动全校党员老师帮助姐妹俩,他自己每月定期资助两个孩子一部分生活费。

  高考结束后,李国权专程开车到学校,接姐妹俩到城里逛了一圈,还给她们500元钱买东西,可姐妹俩一分没花。她们说,要存着这500元交大学学费。那是她们第一次逛街。

  还有很多姐妹俩根本不认识的人,通过学校、老师,默默为她们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帮助,大多数,连徐发林老师也叫不出名字。

  回报好人

  决定将爱心传承

  姐妹俩有个存折,上面存着2000多元钱,这是她们从别人资助的生活费中节约出来的,要留着缴大学学费。但和共计15000元的大学学费来说,这2000元无疑是杯水车薪,她们只能申请大学助学贷款。

  今年暑假,姐妹俩本想外出打工,但看到母亲瘦弱的肩膀和地里一大片等待收割的玉米和稻谷,她们选择留在家里,帮妈妈分担农活和家务。

  “我常常告诉她们,人要知恩图报,今后有能力了,一定好好报答这些好心人。”姐妹俩的妈妈高才容告诉记者,每次她这样说,一向听话的女儿都会突然变得沉默。

  22日日全食这天,李叔叔又来看姐妹俩,姐妹俩告诉他:“我们今后过好了,可能不会回报李叔叔。”李国权当即一愣,但仅是一瞬间,便大笑起来。李叔叔说,她们的心思他明白。

  “我们了解过,这些年帮助我们的好心人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正常情况下,他们今后不会在经济上缺乏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要把他们的爱心传承下去……”

  周燕和说,她和妹妹商量好了,今后只要有能力,会将这种回报转嫁到那些和她们有同等境遇的人身上:“18年来,我们深知贫困的滋味,深知一笔善款给贫困生带来的希望。”

  据《重庆晚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