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电动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安全:“孤儿车”第一杀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安全:“孤儿车”第一杀手
  在快报近两个月对“孤儿电动车”的关注中,有关电动车的安全成为了一个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个别不负责任厂家生产出来的电动车,留给消费者的最大问题不是售后无保障,而是行车安全。“‘孤儿车’通常都是那些实力不济的小厂家生产的,缺少安全检测和保障,给人身安全埋下了隐患。”业内人士指出,尽量选择有保障的品牌电动车,“品牌大厂的技术实力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即便出了质量问题,也能防止投诉无门。”

  安全隐患首当其冲    

  在快报96060此前接到的投诉中,就曾有“前叉”断裂、车辆自燃等严重质量问题,这些安全阴影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尤为关注。

  南京电动车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电动车快速发展而来的第一隐患便是安全问题。这些隐患主要表现在:骑行中的前叉断裂、鞍座裂缝、刹车突然失灵、快速行驶下突刹甩尾、夜间行驶看不清人与路况、电器着火等大小不一的安全事故。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电动车车架“脆弱”:一些小企业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车架破损、变形或松动,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目前在电动车行业内,由于一些杂牌电动车厂家一味追求利润,置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大量采用廉价配件,金属制品采用劣质材料,廉价的轮胎,落后的刹车系统等,如此脆弱的产品,即使整车重量和最高时速等检测指标符合行业规定,却仍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南京金陵车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庆平则表示,电动车安全隐患除小部分是因为使用与骑行不当外,大部分事故缘自低价或超低价电动车,“一些实力不强的厂家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往往偷工减料,拼装一些质次价廉电动车,车身材质的硬度、韧性不高,造成车架体系脆弱,那么在快速行驶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承重部位突然断裂,从而危及骑行者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制动系统,一些小厂商的刹车系统还是类似于自行车的线刹,刹车系统和电动车车速不能匹配,刹车不灵甚至失灵更是会造成严重后果。”

  厂商是安全第一关    

  相比之下,正规厂家则从安全设计入手,小到细处,大到整体,处处体现对“安全”的重视。

  “人命关天啊!生产厂家不能只为了追求利润,拿行车安全当儿戏。”在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看来,厂商要把住电动车安全的第一道关。倪捷介绍说,绿源始终以消费者的安全为重,在整车生产的每个环节注入安全理念,涉及车辆安全的质量问题都被当作最高级别的问题,“其中,涉及行车安全的问题会启动红色应急处理机制。”

  据了解,为了在源头上保证电动车的行车安全,绿源在生产环节就严格进行安全检测,其中,车架承载重量和车架疲劳强度测试,都高于国家标准2-3倍,采用目前行业内最为先进的机器人焊接工艺,确保车架在人工难以焊接的死点全部焊接到位;专门进行的避震前叉水平疲劳试验,则要超过5万次,同时,还要进行50万次的角度疲劳试验以及负重强度测试;小小的刹车线,也要进行10万次的疲劳试验,不但采用高于行业标准的3mm刹车线,还采用汽车制动原理,全部采用电子辅助制动系统——EAABS,一刹双动、一刹双停,确保刹车线断掉仍然可以刹车;首创的CUP可维护式充电器,还可以防止充电器对电池充电时间过长引起的燃烧和火灾等隐患的发生。此外,绿源还采用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解决了电器骑行时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的飞车情况,在转把上装有“紧急熄火开关”,只要拇指一按就可以马上切断总电源,避免危险情况发生。“成车出厂之前,要进行近20个大项目100个小项目的安全标准检测,这些,都从源头上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

  和绿源一样,不少品牌厂家都在车辆安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安全测试,在源头上把关。在捷安特,刹车线用的是高于市场上常见标准的2mm,能承受380公斤的拉力,车刹用的铝头均经过负重15公斤左右的疲劳测试,随动刹的设计更是保证了电动车的制动性,以防止出现“刹不住”的情况;航天·神迪的车架、前叉等关键部件,也均是经过了20万次抗疲劳震动检测,同时,全部采用电动车专用防滑轮胎,为骑车人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动系统也全部采用涨刹、鼓刹等先进的制动装置。

  快报记者 黄建军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