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草根”发明家不输爱迪生
· 大学教师王晓进
· 日本公司首席科学家刘俊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日本公司首席科学家刘俊松
“智能化肥”离都市人很近
  武汉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专利人和投资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化肥,对于都市人而言,似乎离得太远。但在留日博士后刘俊松教授眼里,却跟市民生活密切相关。西瓜不甜?有可能是瓜苗在长瓜时施入过多氮肥,生长过快;不少湖泊的水变得滑溜溜的,甚至爆发水华,是因为水质富营养化,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肥料里的氮、磷、钾等流失到湖中。

  在刘俊松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两袋颜色不同的尿素。一袋为白色普通尿素,另一袋却穿着黄色“外衣”,这就是刘俊松研制出的控释肥样品。“控释肥料,通俗地说就是‘智能化肥’。”刘俊松告诉记者,普通的白色尿素,丢到水里一分钟就化掉,但控释肥可在水里泡上100多天,秘密就在于那层黄色“外衣”,它由高分子纳米材料制成,能够控制化肥的释放速度。而且,控释肥可根据土壤特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来“定制”,即施肥一次够农作物一个生长周期。特别是在作物最需要营养时,控释肥通过氮素成分的释放和调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一般的肥料施到农田后,很快就在土壤中溶解,农作物不可能很快就吸收完,遇到下雨,养分就会大量流失,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中国传统化肥的利用率不过30%,但控释肥技术可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70%-80%。”

  他曾是日本一家跨国公司唯一的中方首席科学家,从事多年控释肥技术研究和应用。之所以回国发展,就是希望自己的专利技术能改变我国肥料品种单一、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早在2005年7月13日,身在日本的刘俊松就有个“惊人之举”。他致信温家宝总理,介绍控释肥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建议应该尽快建立国家高科技肥料研发中心,并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体系推广控释肥。当年11月,怀揣着“绿色”梦想,他放弃了日本优厚的待遇,回国致力于我国控释肥技术的研究。

  刘俊松说,在日本,控释肥使用已较广泛,但在中国,还是传统肥料“一统天下”,只有少数“农场主”知道控释肥的好处,于是花高价从国外购进。据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一蔬菜基地购买的控释肥,每吨价格高达5万元,是传统肥料的20多倍。“控释肥初期研发费用太高,因此售价也很高。在日本,控释肥的价格是传统肥料的10倍左右,我们如果要进口,价格就更高。但现在,我们有了这个技术,如果能够产业化,价格肯定比进口低不少。”

  对于这项技术的前景,刘俊松非常有信心。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控释肥技术属于朝阳产业,其与基因工程技术一起,被称作第三次绿色革命。如果中国将其产业化,将促进肥料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据《楚天金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