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思路昨天正式公布。
央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确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与6月底有所不同的是,此前一直强调“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而在此次央行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却变成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且央行强调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业内人士认为,由“合理”微调至“适度”,意味着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信号。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此次未列入工作计划,就是因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因此,才有必要对货币信贷政策进行“微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信贷由‘合理’转为‘适度’,基调有变,这隐含着对前8个月(含去年11、12月)极其宽松的信贷政策的判断。”事实上,这种“宽松”也确实隐含了一定的风险。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如果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下半年将继续大量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对货币信贷进行调节,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仍将推后上场。
但是对于这种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刘煜辉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方面,上半年的信贷中很大一部分投向政府的长期性项目,需要长期地投入贷款支持,这样的情况下信贷很难收紧;另一方面,外部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面临压力,热钱重新流入国内;此外,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居民的通胀预期形成,存款的存量部分开始流动,因此,靠单纯的市场化手段调控是很难的。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认为,未来政策转变可能的路线图是,央行先通过票据手段调控,随后,政策适度微调,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如果仍然无效,可能才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将是最后的选择。
较少提及贷款质量的央行,此次在会上特别强调,要提高贷款质量,促进贷款均衡投放,控制贷款风险。引导市场和公众形成合理预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而此前,央行有关人士也曾撰文,对信贷持续超常增长后的贷款质量问题表示了担心。
为此,央行强调,要注重货币信贷增长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有保有压,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列入央行工作重点的内容还有,央行将继续扩大与有关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促进我国对外金融合作继续朝纵深化、多元化、务实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快报记者 苗燕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