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陈毅勉励吴强多写几个《红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陈毅勉励吴强多写几个《红日》
  根据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后,许多观众对吴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吴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红日》是怎样产生的?出版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血与火的战场经历让吴强产生创作欲望

  吴强,1910年2月生于江苏涟水,家境并不富裕。由于吴强学习刻苦,他成绩在班上总是拔尖的。升到中学,吴强已开始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后经朋友介绍,吴强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吴强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投奔了新四军,并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东军区宣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宣教部部长。1949年担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等职。

  吴强创作的小说《红日》,完全是有感而发,是写他亲身经历的难以忘怀的血的记忆。

  解放战争时期,吴强和他所在的华野第六纵队,经过了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这段血与火的历程。对吴强来说,涟水战役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发生的第一次涟水战役,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和二十八师3万余人,凭着全副美械装备强攻涟水。粟裕指挥第一师、第六师、第十纵队英勇抗击,一举将敌整编七十四师、二十八师击败。这时,蒋介石为配合“国民大会”的召开,制定了一个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计划:计划投入12个整编师28个旅,兵分四路进攻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陈毅决定集中兵力先打宿北这一路敌人,中央军委同意了他的方案,并提出要粟裕从盐城前线赶到宿北协助陈毅指挥。宿北战役打得十分激烈,最后全歼敌六十九师2万人,师长戴之奇自杀。张灵甫发现解放军主力在宿北,涟水方向兵力薄弱,觉得是个好机会,便迅速率部再犯涟水。第二次涟水战役,敌人进攻迅猛,担负守涟水的第六师(后改为六纵),与敌整编七十四师交战后,发现敌众我寡,便主动撤出涟水。敌整编七十四师紧跟其后,猛追不舍。当时有些部队被困城内,未能冲出,大部壮烈牺牲,场景悲壮,令人痛心。敌整编七十四师占了涟水后,认为解放军不堪一击,趾高气扬,十分骄狂。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5个月时间,便败在了华东野战军第六纵及兄弟部队的手下,在山东蒙阴县孟良崮被全歼。

  吴强认为,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曾经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如果将这段历史写成小说,对读者一定有谜一般的魅力。

  《红日》诞生后一炮红遍大江南北

  决心下定后,吴强便利用行军作战间隙搜集资料,在孟良崮战役胜利两个月后,写下了两万字的笔记提纲。但在这年7月夜渡朐河时,痛失了宝贵的笔记本和一包装有敌整编七十四师《士兵报》的资料。两个月的心血化成了泡影。此时吴强没有灰心,他一路行军一路思考,凭着顽强的毅力,构思作品的腹稿。

  小说以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写当年华野某部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及如何与国民党的王牌之师较量,最终歼灭敌整编七十四师的经过。小说中除双方的高层人物如陈毅、粟裕、蒋介石、张灵甫等用了真实姓名外,其余的人物如沈振新、丁元善、石东根等都是虚构的。小说中的许多重要情节,也采取的是虚构的方式。

  1957年《红日》一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厚爱。《红日》一次次再版,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突破销售百万的纪录。同时,《红日》还被改编成连环画,影响了一代青少年。

  吴强一炮红遍大江南北。当然,与其他任何作品一样,《红日》在读者中也有争议,有的意见还十分尖锐,尤其作品中较多的恋爱故事引起不少人反感。

  陈毅认为《红日》是一部好作品

  《红日》发表后,舆论界众说纷纭,反响如此强烈,引起了陈毅的关注。他找来一本《红日》看了几天,得出的结论是:《红日》刻画人物十分细腻,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作品。为了鼓励吴强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他决定找机会与吴强谈一次话。

  1961年8月,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在北京西苑大旅社举行。上海出席此会的代表团,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徐平羽率领。大会开始前,陈毅打电话给徐平羽,打听吴强来了没有。当得知吴强也来参加这次会议,他便约徐平羽、吴强在次日下午5时到家中谈谈,吃顿便饭。

  第二天,徐、吴如约来到了陈毅的家中。陈毅见面时对吴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写的《红日》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有吸引力。”

  得到陈毅的赞许,吴强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谦虚地说:“希望陈军长给我指示!”

  “什么指示?”陈毅说,“对作家、作品,我有什么资格、本事作指示?”

  陈毅又说:“靠人家指示当什么作家?千万别听那些什么指示去写作。”

  吴强告诉陈毅,《红日》出版后许多读者有不同意见。陈毅伸出手摇了摇,说:“石东根打了胜仗醉酒纵马一节,我认真地看过了。我的看法却和一些人不同。我认为这个人物写得好。石东根那样的连长难道我们部队没有吗?解放军的连长都是泥塑木雕的死家伙吗?解放军绝非个个都是天生的英雄,生活上、工作上也会有错误发生,打仗也会有失利的时候,是血与火将他们百炼成钢的。”

  顿了顿,陈毅接着说:“写战争题材以后尽量不要写我哦!”吴强解释说:“《红日》中仅仅写了你打了两次电话给沈振新啊!”

  吃饭时,陈毅对徐平羽和吴强说,人非草木,战争年代我军团以上干部按照规定可以恋爱结婚。作品中反映一些这方面的事也是需要的,是正常的,石东根的形象很成功。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嘛。没有缺点的作品是没有的,和人一样,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只要没有大的错误,就应当肯定。《红日》是一部成功之作。是不是经典之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50年甚至100年后,还有人读《红日》,那它就是经典之作了。

  饭后,陈毅继续将话题放在《红日》上。他说:现在好作品有,但不多。你要正确对待读者的各方面意见,要继续创作,多写几个类似《红日》这样的好作品。

  陈毅勉励吴强要多写几个《红日》

  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小说《红日》拍成了电影。电影《红日》上映后,小说《红日》及吴强的名字也成了观众议论的话题,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境地。但是,观众对电影《红日》的评价依然存在争议。陈毅得知后,想找吴强再谈谈。1965年8月,陈毅来到上海。在友谊电影院作政治形势报告前,吴强陪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到后台看望陈毅。陈丕显对陈毅说:“吴强他们要修改电影《红日》,想请陈军长同他们谈谈。”

  陈毅问道:“为什么要修改?”

  吴强低头答:“有缺点,观众对石东根这个人物不满意。”

  陈毅严肃地说:“什么电影作品没有缺点?《三国演义》没有缺点?《红楼梦》没有缺点?有点小缺点就要改,改了就没有缺点了吗?改了观众就会百分之百地满意了吗?观众的眼光和喜好是各种各样的,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喜好,却又不能满足另一部分人的要求,哪里能改得完呢?难道要无休止地改下去吗?”

  陈毅停了停,接着说:“我认为《红日》是件艺术作品,来自战争生活,来自战史、军史。不是写战史、军史,却又写了战史、军史,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战史、军史。在人物故事形象上,沈振新像王必成,又像许世友,但又不是他俩。沈振新是集中了我军优秀指挥员的优点。还有,石东根这个人物塑造得是成功的。”

  第二天下午3时,陈毅又约吴强谈了一次,地点在茂名路58号陈毅的住所。陈毅一开始就将话题放在了《红日》上。他提到了涟水战役,提到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他说,这些胜利都是广大官兵和老百姓的血汗换来的。谈着谈着,又谈到淮海战役。陈毅说,淮海大战国民党军80万,却被60万解放军打垮,也是被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小车子推垮的。1949年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你们的笔应当好好写一写他们。最后,他勉励吴强说,要大胆地写,要多写几个《红日》。

  胡兆才/文 摘自《党史博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