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2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床下苦挨27小时 小伙绑走富家子
· 剪剪粘粘 “老顽童”让垃圾变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剪剪粘粘 “老顽童”让垃圾变画
  水仙、蜡梅、秋菊、海棠、翠鸟……60余幅作品,每一幅都生动逼真。谁曾想,这些看似水墨画的艺术品,都是由一些塑料纸粘贴成的,而这些塑料纸都是在街上捡回来的垃圾。这个“变废为宝”的“老顽童”,就是家住山东肥城市国庄矿的退休职工张茂常。13日,记者走进了他的艺术“天地”。

  创作缘由:

  看小画书激起念头

  13日上午,记者来到张茂常的家里。一进客厅,记者就被满屋的画所吸引。一幅幅镶嵌别致的塑料纸粘贴画,琳琅满目,挂满了客厅四面墙壁。记者远远看过去,误以为是水墨画。

  张茂常笑着把记者领到阳台上,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堆塑料纸说,艺术品就是用这些塑料纸做的。记者在客厅、卧室里看到,这些画涉及的范围主要有山水、花鸟、人物,大约有60余幅。“和韵”、“玉竹”、“鸭松”、“春色满人间”等一个个富有诗意的题字,“室内翰墨香,梅花散芬芳”、“朔风刺骨寒,毅然岩丛间”等一首首原创小诗,给整幅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

  说起用塑料纸作画的缘由,张茂常拿出了两本《漂亮的纸粘画》说,2001年的一天,他领着孙子到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看到了这两本书,当时他看了内容都是一些儿童画,剪的棱角很明显,也很粗糙,不自然,没有艺术的感觉。但这次买书对张茂常的触动很大,他回来就在思考,想换一种材料去做,做出来更自然一点。那时他刚退休不久,一次散步的时候,他看到宿舍区内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冰糕纸和各种食品塑料包装纸,既影响卫生又不雅观,便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

  捡的次数多了,拾的时间长了,便有了“丢之可惜,留着做点什么”的想法。后来,他看电视时,看到报道民间剪纸艺人出国献艺的场面灵感突现:民间剪纸艺人能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动物、年画来,我若用捡来的塑料纸作材料,剪出花瓣、茎叶、枝干,通过粘贴加工,岂不是也能给大家一种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感觉。

  就这样,说干就干!2001年,张茂常开始了他的塑料纸创作的艺术生涯。

  张茂常说,此类创作构图是最重要的,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原创,没有模板,也没有事先在纸上画出来,都是在脑子里形成大体的轮廓和色彩搭配后,直接操作。主要程序是构图、选料、剪裁、粘贴、命题、装裱。操作的工具很简单,就是剪刀、镊子,还有一个特别的毛刷。毛刷是自己制作的,主要是用来刷胶水的,他从理发店要来一些头发,把头发捋顺后,再用铁丝扎牢。 

  前期选材:

  垃圾堆里翻出宝贝

  为什么会选择塑料纸来作画?张茂常说,他是做了一番研究的,塑料纸的色泽鲜艳,有光泽,不怕水泡也不容易褪色,还便于携带。就这样,张茂常开始了四处搜集原材料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出去,就没有空着手回来的时候。散步路上的草丛里、垃圾桶里,都是“宝贝”的来源,不管塑料纸多脏,只要是没有褶皱的他都会捡起来。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色彩合适的塑料纸,他能爬进垃圾池里,一张一张去翻去找。最多的时候,他能捡到一斤多。

  开始的时候,张茂常的妻子不理解,说丈夫从外面带回来的是垃圾。后来时间长了,看着他做出点“名堂”来才开始支持丈夫。就这样,只要张茂常带回来的塑料纸,她都会耐心地用洗衣粉、洗洁精洗,再用刷子去刷。刷完以后,她都会仔细地把这些塑料纸分类,主要是根据颜色来分,挂在阳台上,这样方便丈夫挑选着用。

  张茂常拿起一张绿色的方便面包装纸激动地说,这种塑料纸的颜色搭配是最好的,色彩由白到浅黄再到绿色,颜色循序渐进过渡得很自然,色彩也很柔和。“不要小看任何一小块塑料纸,说不定哪块的颜色就能画龙点睛呢”。

  除了在路上捡垃圾,张茂常在串门的时候也会“借机搜集”。2008年9月份的一天,他去邻居家的门市部串门,当时邻居正准备扔掉一个童装包装袋,张茂常当时灵感突发,觉得塑料纸的颜色有“玉”的感觉,他就留下了那个塑料袋,没想到,那个塑料袋做成了两幅作品——“玉竹”和“虚心向上”。

  艺术制作:

  剪出花瓣像是画的

  张茂常把记者带到了他的“工作室”——阳台,并现场为记者演示了菊花的制作。

  记者看到,他剪塑料纸的时候动作很娴熟,剪出来的花瓣也没有棱角。“我都是用美术的角度来要求自己的,花瓣叶子不能看出是剪子剪的,要达到剪的和画的是一样的目标。”张茂常说。为了把握好花瓣的形状,张茂常下了大功夫,市里每年举办的菊花展他都会去,有时候甚至特意到济南、北京观察菊花的形状。他也常去书店,看美术画里的菊花。有一次,为了把花瓣做得逼真,他把落在地上的菊花的花瓣掰开,认真研究花瓣的结构和形状,研究透彻后,他再回去作画。贴好后,他都会根据画题字。画完成后,他会用画框把画装裱起来。在选择画框的颜色上,他也是格外用心,讲究色彩搭配的“浑然天成”。

  张茂常说,每幅作品的成型都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作品最多的时候要修改十几遍,小到叶子的形状和摆向,因为叶子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张茂常的妻子跟记者“诉起了苦”,丈夫很多时候都是半夜突然起来修改画,还会把她叫起来提出修改意见,凌晨两三点钟起来“作画”是常有的事。

  张茂常的目标:

  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

  张茂常对自己60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印象都很深刻,在给记者介绍的时候也是滔滔不绝。

  在一幅海棠画前他说,这幅作品的题字是“寂静之地花犹香”,海棠花是在晚上开放,他是在傍晚要吃饭的时候,突发灵感来做的。晚饭顾不得吃,就跑进了“工作室”认真做起来,做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创作就是源于生活的观察,海棠花是在晚上开放的时候,香气才更加宜人,我就抓住这个时机,闻着香味做起来更真实。”张茂常说。

  他在“鸭松”前说,这是他中午吃完烤鸭后,看到包装袋倒过来像松树的树干,于是趁热打铁创作了“鸭松”。他在看妻子洗衣服的时候,注意到了洗衣粉袋子的颜色,把洗衣粉倒出来,拿起袋子剪起来,做成了“翠鸟”……

  就这样,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张茂常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做一组新的作品,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

  据《齐鲁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