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4版:全国“双百”评选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论坛 博客 推荐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158.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159.孔祥瑞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天津港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党支部书记。

  孔祥瑞参加工作30多年来,坚持边干边学,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把“活”知识变成真本事,逐渐由一位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岗位工作当作课堂,把技术改造当作课本,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学习与摸索。为尽快掌握设备性能与操作技术,他每天都把技术资料带在身边有空就背,背完再到设备前对比了解。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知识屏障”,而且练就了“听音断病”的一手绝活,成为“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多年来,他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技术创新项目180多项,为企业节约增效过亿元。“电缆卷筒防出槽下滑保护装置改造”和“大型散货取料机走行防碰撞保护装置改造”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降低皮带机万吨故障时间”攻关项目,把皮带万吨接卸故障时间降低近六成,填补了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一项技术空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60.孔繁森

  

  

  

  

  

  

  

  (1944-1994)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161.巴金

  

  

  

  

  

  

  

  (1904-2005)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文学家。

  巴金1923年离开四川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在1929年至1949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了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他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担任主编。1978年至1986年创作五卷《随想录》。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作品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在长达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真诚、热情、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他是“五四”新文学最有影响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和编辑家,广大读者称他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评为外国名誉院士。

  162.文花枝

  

  

  

  

  

  

  

  女,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2003年在湘潭新天地旅行社(现更名为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当导游员。现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生。

  2005年8月28日,文花枝在带旅游团途中遭遇车祸,车上人员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当营救人员几次想把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去时,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导游员的工作职责,大声说:“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并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在这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四、五、六、七根肋骨骨折。她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最后一个被解救。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工作中的文花枝一直是一名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吃饭时,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才最后吃。游客称赞她是人品上的“导游”,是职业道德的“导游”。她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163.方永刚

  

  

  

  

  

  

  

  (1963-2008)

  男,汉族,辽宁省建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

  方永刚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热情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从海军到陆军、空军和武警部队,从基层舰连到仓库、干休所等单位,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一方面顽强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方永刚真情传播、模范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3月,他因病逝世,终年45岁。2007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164.方红霄

  

  

  

  

  

  

  

  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昆明市支队副支队长。

  方红霄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带领官兵查缴海洛因等毒品45公斤、各种枪支41支、子弹2172发、黄色制品957件、管制刀具3万多把,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19人,成为让犯罪分子胆寒的“护法勇士”。面对人民群众,他饱含着赤诚与真情,以“执勤好比执法,即使千难万难,也不能为难父老乡亲”为信条,两次在枪口下舍身救出被歹徒劫持的人质,数次冒死排除了即将爆炸的手雷,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遇到有困难的群众,他慷慨解囊,热心援助,在火车站执勤的6年中,先后接济过往旅客60多人,帮助数十名走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无私无畏、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塑造了新时期人民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他兢兢业业,屡立新功,20次出色完成扑救森林大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安保等重大执勤处突任务。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

  165.毛岸英

  

  

  

  

  

  

  

  (1922-1950)

  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166.王杰

  

  

  

  

  

  

  

  (1942-1965)

  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1部队工兵营1连5班班长。

  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167.王选

  

  

  

  

  

  

  (1937-2006)

  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

  王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自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他被誉为当代“毕昇”。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68.王瑛

  

  

  

  

  

  

  

  (1961-2008)

  女,回族,四川省小金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走上纪委领导岗位后,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腐败分子,她嫉恶如仇,在查办案件中,面对威胁和阻力,刚正不阿,毫不退却。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她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弟弟等亲属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帮助露宿街头的“背二哥”建起了民工公寓,支持涉水过河不方便不安全的山区群众建起了被称为“连心桥”的桥梁。2006年7月,她晕倒在抗旱第一线,经诊断患上肺癌,但她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加倍努力。“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严格执纪,保证了全国各地支援的款物全部用在救灾上。2008年11月,她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终年47岁。她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69.王书田

  

  

  

  

  

  

  

  男,汉族,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出生,现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

  “常怀爱民之心,长思职责所在”是王书田始终不渝的追求。从事政法工作30年来,他始终坚持公正执法,秉公办案,所办理过的案件,件件证据确凿。他经手办理了94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他带头查办了14起农民痛恨的村官腐败犯罪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俺们身边的检察官”。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他所在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在患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并得知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他视职责重于泰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曾三次累倒,两次吐血,摘除脾脏,两次被送入医院进行急救,仍以铁人般的毅力战斗在岗位上。他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办好案”、“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价值”的坚定信念,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检察官的高大形象。2006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170.王乐义

  

  

  

  

  

  

  

  男,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现任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1978年,王乐义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尽管身体不好,但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他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为了兑现上任时带领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后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引发了蔬菜生产领域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以他为首的“技术小分队”把这一技术无偿传播到全国26个省区市。现在,三元朱村仍有140多人常年在外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有28人被聘为当地科技副乡(镇)长,4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王乐义在蔬菜种植、加工、品牌塑造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目前,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乐义”牌商标、第五代蔬菜大棚等不断涌现,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谱写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新篇章。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