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全国“双百”评选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论坛 博客 推荐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184.史来贺

  

  

  

  

  

  

  

  

  (1930-2003)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史来贺在长达51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刘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上任伊始,他就带领刘庄人战天斗地,用了20年时间,把刘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薄地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他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制药厂等企业,用他的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带出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使刘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呕心沥血。刘庄的每一块田地,每一个企业,刘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5.叶欣

  

  

  

  

  

  

  

  (1956-2003)

  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186.甘远志

  

  

  

  

  

  

  

  

  (1965-2004)

  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

  甘远志从事新闻工作18年,尤其是2001年6月调到海南日报社后,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精神,采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他仅在海南日报社工作的1000多个日子里,采写的稿件达1000多篇。他的作品如《碑,是人民树的》、《洪灾区采访记》、《南充发生五·二三严重事件》、《海南铁路百年梦》、《掌声,15次响起》等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187.申纪兰

  

  

  

  

  

  

  

  女,汉族,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村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

  1952年春,申纪兰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社里劳动,在一个封闭贫瘠的小山沟带领广大妇女和男村民开展劳动竞赛,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里,她带领西沟群众在荒山上造林25000亩,在干石河滩上筑坝7座、闸谷坊800余座、造地900亩,营造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开发了一块块肥沃良田,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以来,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焦化厂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有西沟特色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她是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8.白芳礼

  

  

  

  

  

  

  

  

  (1913-2005)

  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白芳礼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为了梦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在里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相当于蹬着三轮车绕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俭朴,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已经81岁高龄的白芳礼硬是把自己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成立“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几年来,他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9.任长霞

  

  

  

  

  

  

  

  (1964-2004)

  女,汉族,河南省睢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任长霞做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查,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案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人,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坚持定期接待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查处信访积案,3年中共接待群众信访3000多人次,使400多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她维护群众利益,要求公安工作从老百姓满意的事情做起,她走遍了登封市农村的千家万户,走到哪里就把公安干警的义务和责任履行到哪里,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登封市社会治安。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190.刘文学

  

  

  

  

  

  

  

  

  (1945-1959)

  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少先队员。生前系重庆市合川区(原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小学学生。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他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先后当选为小队长、中队长。他时刻牢记“我们全国各地的小孩子,都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以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刘文学。面对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高声叫道:“不要你的臭钱!”随即,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荣学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当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国家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

  191.刘英俊

  

  

  

  

  

  

  

  (1945-1966)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44部队重炮连战士。

  刘英俊把忠诚于党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树立革命人生观。他担任部队驻地附近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讲革命传统,还用节省的津贴费给学校购买图书。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主动修理损坏的连队桌椅、门窗。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1966年3月15日,他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过程中,一辆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震惊,冲向人群,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惊马被迫拐上公路旁侧小道。但这时炮车前面不远处的6名儿童,被飞奔而来的惊马吓得不知所措,生命受到威胁。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用力将缰绳缠在胳膊上,向后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踢向马的后腿,使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下,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1966年,他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192.华罗庚

  

  

  

  

  

  

  

  

  (1910-1985)

  男,汉族,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生前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为中国当代数学发展及其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他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边做工边自学。1930年春,他的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随后,华罗庚出版了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并先后赴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给他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在生命的最后20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双法”——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

  193.华益慰

  

  

  

  

  

  

  

  (1933-2006)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3年入伍,生前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

  华益慰从医50多年中,忠实践行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模范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华益慰一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在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小儿普外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年做100多台手术,累计治愈上万名患者,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收过一次“红包”,没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军医”、“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对党赤胆忠诚,时刻牢记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先后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保障任务和边防巡回医疗队。担任医院野战医疗队队长10年,先后培养出200多名优秀专家。华益慰身患重病之后,毅然立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遗嘱,为祖国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华益慰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华氏微笑”温暖了亿万群众。他荣获白求恩奖章,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94.吉吉

  

  

  

  

  

  

  

  

  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吉吉是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首批运动员之一。1989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西藏登山队。1992年,她与西藏登山队国际级运动健将仁那(2005年罹难)结为伉俪。1999年5月,她与丈夫仁那一起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顺利完成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任务,成为国内第一对同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夫妻。2005年参加中国女子登山队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活动,她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2007年7月12日,她与西藏高山探险队14位队员一同登上了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的顶峰,成为登顶该山峰的首位中国女运动员。2008年5月8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首次登顶珠峰,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成功在珠峰传递。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她和队友们亲历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上珠峰的庄严承诺,也实现了她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加油,为北京奥运攀登珠峰的梦想。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5.向秀丽

  

  

  

  

  

  

  (1933-1959)

  女,汉族,广东省清远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

  1956年公私合营后,向秀丽在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当上了一名包装工。她工作积极,埋头苦干,不讲价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克服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刻苦钻研,掌握了甲基硫氧嘧啶化学药剂试制操作技术。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和两个当班的工人正忙碌地工作,突然一瓶无水酒精脱手往下滑,瓶身破裂,瓶内酒精全部泻出,向四周漫流,因受附近制药用的正在燃烧的10个煤炉热辐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如不及时扑灭,将会引起不远处60多公斤易燃易爆的金属钠爆炸。一旦金属钠爆炸, 将引起整个厂区及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躯扑向燃烧的酒精,与烈火展开殊死搏斗,最终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的发生。然而,向秀丽却被大火烧伤,她全身烧伤的面积达67%,其中二、三度烧伤占65%。她在医院休克了三天三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工厂的损失和同事们的安全情况。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她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孙道临

  

  

  

  

  

  

  

  

  (1921-2007)

  男,汉族,浙江省嘉善县人,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工作,生前曾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

  孙道临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主演和参演了《南岛风云》、《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影片,塑造了“李侠”、“江梅清”、“萧涧秋”、“李四光”等一大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他优雅而不失刚毅的气质和细腻而充满韵味的表演,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他热爱文学,喜好音乐,擅长朗诵,多才多艺,在诗歌散文的创作上颇有成就。1984年后,他相继执导了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继母》、《詹天佑》和10集电视连续剧《孟丽君》等。影片《詹天佑》被列为建党80周年重点献礼片。他长期热心于中外电影文化和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多次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经常出国讲学、演出,为介绍中国电影、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被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被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