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哈利·波特叩问中国魔幻产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哈利·波特叩问中国魔幻产业
小魔法师系列商品在全球已暴赚200亿美元,而我们的孙悟空只能在国门里打转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映一周以来,虽然屡遭影迷争议,但票房依旧保持迅猛上涨的势头,全球票房已经达到4亿美元。事实上,自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小说出版发行起,就带动了庞大的产业链,这十几年来,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已经在全球疯赚200亿美元。不单如此,之前风靡一时的《指环王》系列电影,现在正流行的《暮光之城》系列和《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都形成了一个利润不菲的产业链,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利润。相比之下,中国的魔幻题材影片产业却如同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虽然我们的魔幻、神话题材作品并不少见,很多影视、文学也涉及了相关主题,但其经济效益总是如昙花一现,从没出现过如“哈利·波特”“指环王”这样的系列电影,更别提“产业”两个字了。快报记者 沈梅 见习记者 应嘉轩 实习生 张一凡

  西方魔幻 赚疯了

  个案传奇:

  波特已吸金200亿美元

  哈利·波特“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富翁。1997年哈利·波特系列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世界各地的读者为他着了魔。2001年11月,第一部波特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吸引了更多哈利·波特迷关注,此后这个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

  据某门户网站搜集的数据表明,迄今全世界一共卖出了4亿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出版业为此收获颇丰,前六册按单价15.7美元×3.25亿册,《终结篇》售价34.99美元×0.75亿册计算,相加得出了天文数字77亿多美元。在电影业,哈利·波特已经制造了45亿美元的收益。这是从2001年《哈1》上映至2008年11月2日截止,共五部《哈利·波特》电影所带来的票房数字。在电影业,战胜波特的只有“007”系列,不过007已经拍了22部了。

  哈利·波特还为玩具业带来了起码15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字还是2003年的一个统计,那时候,《哈利·波特》系列书籍才出版前四部,电影也才上映前两部。至于现在这个数字刷新到什么程度,还得请有关专家再计算一次。此外,在福布斯最赚钱的小说或电影角色排行榜上,哈利·波特排名第四,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米老鼠、维尼和弗洛多,28亿美元是他2003年一共赚得的数目。

  影响深远:

  西方魔幻擅长产业化经营

  不只是《哈利·波特》,西方人似乎很擅于将魔幻类题材系列化、产业化。比如《指环王》,这个系列故事带来的影响也许比《哈利·波特》更为深远。至今,《指环王》不仅活跃于出版、电影、玩具等产业,这一题材在网络游戏、电子游戏中的推广也颇为成功。因为痴迷者众多,美国甚至有教《指环王》中“精灵语”的学习班,很多人觉得《指环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这个系列现今的经济价值难以估计。

  正在流行的《暮光之城》电影、小说系列,取材于“老掉牙”的吸血鬼题材,但同样能赚得无数眼球,这个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十分卖座,第二部电影还未推出就已经成为关注焦点。《暮光之城》的红火甚至带动了西方电视业重新青睐吸血鬼题材,推出了若干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大受追捧。

  中国魔幻 没钱途

  惨烈尝试:

  《魔比斯环》败得很惨

  国外的魔幻产业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但是在中国,没有几个人能好好驾驭这匹经济马车。2006年8月,耗资逾亿、耗时5年,号称“中国CG动画电影第一片”的《魔比斯环》在大众期盼的目光中走向大银幕,却输得很是惨烈。这部电影制作费高达1.3亿元,但上映首周票房,南京仅1万元出头,上海不足10万元,广州只有3万元左右。完全被当年同期上映的《超人归来》“压制”住。

  观众评论这部电影不光是画面较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距离,人物造型死板,而且片中为数不少的要素和片段都能在诸如《星球大战》《魔戒》这样的大片中找到影子。观众觉得,作为中国出产的魔幻电影,却整个套用西化的情节、西式的人物造型、使用英语配音,试图做出一部“动画版的《指环王》或是《星球大战》,实在是“没有最起码的诚意和创新”,令人失望。

  几年来,众多电影人不断在魔幻领域探索。徐克认为“西方有科幻,我们则有武侠”,都是幻想层面的作品。卢卡斯上世纪70年代拍了《星战》,作为卢卡斯校友的徐克则拍了魔幻武侠《蜀山》系列去致敬。但是遭遇的争议颇多,观众反应并不理想。内地导演也前赴后继想搞出个魔幻大片,却制造出了《无极》这样的四不像,此片虽然赚了不少钱,但遭遇一片骂声。

  惋惜之作:

  《画皮》赚钱却是昙花一现

  几年来,国内成功的魔幻类电影并不多。2005年的《神话》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去年上映的《画皮》打起了“东方魔幻大作”的旗号,大受欢迎。这部电影自去年9月26日零时上映后票房节节走高,上映首日即席卷1520万元票房,6天的全国总票房超过了1亿元,之后总票房毫无悬念地突破了两亿。但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宛如昙花一现,电影上完就拉倒,再无后续。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观众觉得“画皮”这个题材还有巨大的发挥余地,“《聊斋志异》中《画皮》算是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了,可以为《画皮》这部电影拍摄前传或续集,或者拍成电视剧收视率肯定也不会差。可惜没人做这事。”

  倒是一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了“系列”产业的榜样。只要打上“喜羊羊”标志,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儿童剧、玩具都十分畅销。8月15日、16日,大型动漫人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将亮相南京大行宫会堂,距离开演还有近一个月,但这场演出最贵的门票和最便宜的门票目前都被一抢而空。

  经典题材:

  “孙悟空”暂时还难成气候

  徐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片,而只是在很多电影里加入魔幻元素而已。”

  很多人觉得,咱们中国不缺魔幻题材。《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多少古书展现了中国人丰富奇幻的想象力。以《西游记》为例,主角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灵性、神的威力和人的感情的英雄人物,成为电影改编的一大灵感来源。但很多电影评论家认为,“至今找不出一部电影能完全让“孙悟空”这个角色从石头里蹦进我们的心里。

  关于《西游记》的电影开发,唯有动画片《大闹天宫》和香港电影《大话西游》颇有建树,倒是电视剧《西游记》影响比较深远。”但比起《指环王》《哈利·波特》来,《西游记》也远没形成庞大的产业。从出版业来看,《西游记》肯定不如当下的畅销书,从电影票房来看,《西游记》题材的开发更是惨淡,就连大受追捧的《大话西游》当年也曾遭遇票房冷清的状况。让孙悟空上福布斯,似乎短期内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观点碰撞

  三重门

  技术门槛:

  特效技术是个大难题

  国内魔幻题材“挺”不起来,该向谁“问责”?记者多方采访,大家都表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新生代科幻代表作家刘慈欣表示:“我觉得话语科幻片、魔幻片需要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就是技术,这类电影需要大量特技去完成,投资非常大,技术难度也非常高。”去年,冯小宁在南京宣传《超强台风》时也表示:“特效是中国电影的死结。”

  业内人士小飞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有制造魔幻大片的能力,但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小飞以《魔比斯环》为例,“这部电影技术上已经很完善,但中国公司扮演的角色,却完全是动画界的廉价劳力,导演,编剧,文化,全是人家的。”

  资金门槛:

  有钱也不敢投给魔幻

  多位电影公司老总向记者表达了这个意思:“魔幻电影缺钱。”业内都知道,电影特技特别烧钱,加上市场对国产魔幻题材电影缺乏信心,因此没人敢花这个钱。《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对于华语魔幻片、科幻片缺乏信心,我希望通过我的新作《机器侠》能够有所扭转。”此外,一位电影制作人向记者坦承:“现在电影产业发展很快,但我们要考虑利润,因此就算有钱也不敢随便乱花。魔幻电影的特技往细里做简直是个无底洞。”现在,业内解决资金问题的惯用手法是打开国外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正因如此,《无极》《神话》等很多电影都用了日韩明星。”

  思维门槛:

  忙碌的现代人缺乏想象

  魔幻题材电影遭遇如此难题,那么在国内的魔幻文学为何就不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力呢。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昂智慧,他认为:“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作品比较多,中国文艺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南大博士周计武觉得:“现在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忙碌,可能无心去关注‘天马行空’的魔幻叙事。此外,即使有优秀的魔幻文学写手,也往往由于缺乏明确的策划、报道、展览、介绍制度,得不到市场的青睐而胎死腹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