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0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PDF 版
· 桑拿天打响身体保卫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连续高温日到来,专家提醒市民防暑降温
桑拿天打响身体保卫战
  南京已经出梅,高温天气接踵而来。记者获悉,各大医院的门诊接诊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很多病人都是由于天气炎热及防暑不当而引发了感冒、发烧、中暑及肠胃不适等症状。不少患者表示,天气太热,在外面走一趟还真有点受不了。为此,中医养生专家提醒市民,随着持续高温日的到来,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自我保护。

  支招

  轻微中暑如何处理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博士认为,中暑的特点,不仅有热的反应,还有发烧、干燥、口干、体表发烫等现象,此外还存在暑和湿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头昏头重,浑身酸疼,很多病人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譬如恶心呕吐、胸闷。针对轻症中暑,普通家庭可以备一些防中暑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这些药能芳香化湿,清热解暑。

  如果你的家人或身边的人发生中暑,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荫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并给其饮用清凉饮料。轻症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对轻症病人要进行降温。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采取冷水、冰水降温或药物降温。对能饮水的病人,给其喝凉盐开水或其它的清凉盐水。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提醒

  哪几种情况容易中暑

  记者从医院急诊了解到,容易出现中暑的环境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室外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如外出逛街、游泳、室外工作等;二是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像炼钢厂、锅炉厂等;三是在密闭不透风的环境下也很容易中暑。住在老房子里的老人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即使温度没有达到35℃以上,在少喝水、环境不通风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引起中暑,加上老人家或多或少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各类慢性病,更要警惕健康危害。

  专家建议,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科学消暑应注意运动适量,不宜选择在烈日下运动,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夏日运动时间最好是傍晚或晚上。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好的运动方式则是散步。

  关注

  长期用空调反而不耐热了

  长期习惯于呆在空调房间里的人,有的稍微户外活动一下就容易中暑,“长期吹空调容易让人阳气受损,阳气受损的人起初表现为气虚状态,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平时不喜欢运动,一旦运动就汗出如雨,严重时还会头晕、易感冒。”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博士说,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猛吹空调伤了人体阳气、违反中医养生学理论。再加上猛吃冰镇的东西解暑则更伤阳气,现代人的抵抗力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下降的,表现为正气不足,阳气亏损,那么外界稍微温度高一点,人身上汗出不来,导致汗液调节功能失常,极易中暑,因此报纸上就有了去趟银行中暑了等新闻。

  史主任指出,眼下天气太热,很多人会选择待在有空调的屋子里避暑,但是,如果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过低,就会使室内外温度相差过大。人在大汗淋漓时,猛然进入冷气嗖嗖的空调环境中,毛孔会马上闭塞,他建议广大市民,夏天空调房间温度设置以28℃左右为宜。出汗是调节人体温度和湿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现象,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这样可以增强人体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开方

  防暑降温居家食谱

  高温季节如何在饮食上防暑降温?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谢英彪教授推荐了7款家庭容易烹饪的饮食,能帮助市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防止中暑。

  绿豆苡仁粥 绿豆50克、苡仁50克,煮成稠粥,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

  百合冬瓜汤 百合50克、冬瓜150克、鸡蛋清1个,先把百合冬瓜倒入沸水中,烧滚再倒入蛋清,加少许精盐、鸡精、麻油即成,可以健脾利湿,补肺清暑。

  山药莲子苡仁汤 山药100克、莲子20克、苡仁米30克、猪里脊肉50克,一道入锅煮熟,加精盐调味即可,可健脾解暑利气利湿。

  三豆汤 白扁豆、绿豆、赤豆各50克,洗净后入锅加水,烧成粥即可。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

  丝瓜瘦肉汤 新鲜丝瓜250克、瘦肉150克、入锅煮烂后,加精盐、鸡精等调味即成。可清热解暑、强壮精神。

  苦瓜鸭肉汤 鲜苦瓜250克,鸭脯肉50克,入锅煮烂加入调味品即可。可清热解暑、泻火解毒。

  乌梅绿豆汤 乌梅15克、绿豆50克、白糖少许,乌梅和绿豆煮烂后调入白糖,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快报记者 金宁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