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0名大户28名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 继续“双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信贷资金变相入市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30名大户28名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今年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达到7.37万亿“天量”,而8个月来,股市从1600多点最高涨到3221点,几乎翻番。这种“对接”已引起金融业监管层的关注。信贷资金与股市行情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对接?又是以何种形式避开“监控之眼”的?记者对30名中小企业主(产值或销售额从5000万到数亿元)进行调查,揭开了信贷资金变相入市的多种路径。

  信贷资金转入股市很轻松

  本次调查在一个投资圈里展开。记者调查的30名企业主,绝大多数都称,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到股市“非常轻松”。

  浙江“××投资俱乐部”以QQ群的形式进行日常联络。群主是招商证券某区域的总经理,入群的资金量号称1000万元起。78个群成员中,大部分身份属于企业主或证券、期货市场的操盘手。该群成员在证券市场以短线操作,换股频繁,投资者清一色是有实业背景的企业主。接受调查的30名企业主中,有28名承认自己股市有银行贷款资金存在。高先生就是这股资金流中的一分子。他以21岁儿子的名义开户、炒股。但实际上,这些资金全部来自银行授信。

  高是一家电气企业主,由于以往的信用累积,他的企业已连续三年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1亿元的授信。去年8月起,受金融风暴波及,高的企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由于国外市场不景气,他今年打算继续停业休整半年,并放弃银行的授信贷款。但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按高的说法,由于银行增加信贷的需求,贷款任务重,所以希望他的企业今年申请增加授信,帮忙“消化”。为了维护与银行的“业务关系”,在企业停工的状态下,高先生依然申请了授信额度。

  但资金总不可能处于闲置状态,高获得信贷资金后,便转到另一家银行的企业账户上。这家企业是高拥有的电气公司旗下的财务公司,主业投资理财。这笔资金于是陆续通过财务公司划转到他儿子的账户上,由私募进行操作。高回忆说,2月4日,操盘手以7.28元价格购入中科英华,投入800万元左右。此后入市的资金不断增加,目前达到了5000多万元。

  多途径规避监管

  像高先生这样,以企业名义携信贷资金入股市者并非个别。记者在30名企业主中调查获知,其中有10多名均以企业名义开户。一名长三角某城商行支行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坦承,银行虽然可以监控到信贷资金在本行系统中的流向,但一旦离开本行,他们就失去了追踪权限。

  对于前述高先生这样的信贷资金转入股市的操作模式,他认为银行其实无法监管,毕竟信贷资金已转入开户在另一家银行上的财务公司,贷款资金被变成了另一家银行的存款。而目前,银行对企业贷款情况可以跨行调查,却不能跨行调查企业的存款。这可以算是目前金融业监管的“盲区”。

  调查中,几位企业主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条非常隐秘的“混淆路径”,以规避监管层的追踪。

  上半年由于外贸业务不景气,浙江从事外贸行业的企业主刘方龙暂时缩减了生产与经营规模,因此,年初从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闲置了。由于前一波行情,刘方龙的企业账户里尚有300多万元资金被套在股市,2月,他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入了股市。但是,因为和银行的信贷协议上写明这笔资金是“经营周转”,他将银行信贷所得的近1000万元资金划到企业的信贷账户后,随即划转给他的下家还了货款。

  这笔资金的贷款期限为半年。10天后,另会有客户将欠款陆续转进刘先生的企业账户。由此,这些资金就可以非常合法地进行证券投资。从表面来看,这笔资金与银行无关。《21世纪经济报道》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