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俐等 著
新华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迈克尔·杰克逊回归天堂,带走一段不朽的传奇。该书在撰写时,吸纳了新华社洛杉矶分社记者戚恒和曹卫国提供的一手资料。书中介绍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童年生活、音乐之路、慈善事业以及他生前的好友们,同时也分析了迈克尔·杰克逊诸多负面新闻的真实性。杰克逊是被媒介化的“妖魔”,人们愿意相信他背弃种族去漂白,也不愿承认他被皮肤病折磨,人们爱他却又情愿看着他深陷娈童案;当传奇已逝,真相大白于天下时,谁都会抱头痛哭。他是无法被征服的男人,他与伊丽莎白·泰勒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他与戴安娜、麦当娜也曾有着私密的接触,但却保持了摇滚歌手不常见的克制……
5岁就走上工作岗位,并没有让他得到太多的快乐,反而让迈克尔过早地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肮脏和堕落。父亲的严苛,俱乐部里大人的放纵,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迈克尔除了是名童星,还是一个心智未全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就了一位新星,却也造就了迈克尔不健全的心理。
父亲制造的艰苦排练
迈克尔的父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确信儿子们的商业潜力以后,他雄心勃勃,决定让孩子实现从业余到职业歌手的飞跃。
有一天,父亲乔下班回来很晚,正当母亲凯瑟琳十分担心的时候,他拿着一个神秘的包裹回来了,孩子们打开一看,是一把红色的电吉他,兴奋得不亦乐乎。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没过多久,父亲又给杰曼恩买来了低音贝司和音频放大器,送给杰基一副沙锺,甚至连奢侈品麦克风都搬回了家里。对于一个钢铁厂的工人和百货公司雇员组成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些东西的价钱不啻一个天文数字。但是乔知道,要实现他的造星计划,必须让孩子们学会成熟的表演艺术,比如在舞台上,面对麦克风时的潇洒自如和临场发挥。而对于凯瑟琳来说,尽管为了生活必须不断地精打细算,一想到能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她就没有了任何怨言。
孩子们每天放学就开始排练,长时间地练习舞步和声音的协调。乔对他的儿子们怀抱着极大的期待,于是对他们的排练也开始变本加厉地苛刻起来。
炎炎夏日,孩子们时常练得筋疲力尽。他们排好演出的队形,有的打鼓,有的摆弄键盘乐器。乔是总监,从蒂托的吉他弹奏,到马龙和迈克尔扭摆的舞步,他都一一点评。凯瑟琳则用她的耳朵来判断声音是否和谐,另外她还负责缝制孩子们的舞台服装。
“小孩总拿我们取笑,因为我们总是排练,连上学时也如此。”迈克尔回忆说,“我们家后面有一个大棒球场,经常听得见人群的吼声。我们在屋里排练时,那些小孩就吃着糖和爆米花来了。这事常惹恼我们,石子经常从窗口扔进来。人们嘲笑我们,说我们简直在浪费时间。”但是对于杰克逊一家来说,没有谁想退缩。尽管父亲的确逼迫得紧,但是孩子们热爱音乐,能弄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件十分激动的事情。
要想成功,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乔深知这一点。每天放学后,乔就坐在屋子里陪着孩子们练习,一遍遍地演奏或演唱,一直到深夜。乔让孩子们一个个地表演给他看,要是谁出错,就会有皮带或者鞭子伺候。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音乐上,只有在深夜才有时间玩会玩具或做游戏。
乔出去的时候,他会让凯瑟琳代他监督孩子们练习。凯瑟琳也不含糊,但是孩子们最怕的还是父亲。每当乔回家发现他们没有按时开练,就会大发雷霆,拿着鞭子跳着到处抽孩子,毫不犹豫地发泄心中的怒火,甚至有一次,拿着一把小刀放在了迈克尔的喉咙上,威胁他不好好练习就要割断他的喉咙。
父亲乔带他们登台演出,积累舞台经验,通常都是在大人们娱乐的周末。有时,一个周末的演出多达十几场,直到星期一的凌晨四五点钟,乔才载着疲惫不堪的孩子回到家中。一路上,乔还会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任何兄弟的一点点细微失误,都会成为他责骂的借口。
在父亲严厉刻薄的教育下,杰克逊兄弟们唱得越来越出色,但他们工作的强度绝不亚于比他们大出许多的成年人。
小迈克尔7岁的时候,杰克逊五兄弟已经挤垮了十几支业余乐队,一跃成为全市首席乐队。占据加里市后,乔开始把目光放在邻近的芝加哥,不久,乐队迈进该市并赢得几次大赛。
5岁开始登台演出
小迈克尔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他是反抗最为强烈的一个。乔对他粗暴让他觉得很伤心,于是便和父亲对着干,结果总是招来更多的打骂。每当这时,迈克尔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手边的东西,诸如鞋子之类就向父亲砸去,或者干脆挥动拳头乱打一气,父亲气得蹦起来,简直想要把他撕成两半,因此迈克尔挨的打比哥哥们加在一块儿的还要多。凯瑟琳说,迈克尔很小的时候,就爱还手,还常常利用身体小的优势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地躲避父亲,把他气得发疯。
不过,在音乐排练的时候,小迈克尔可是一点不含糊。5岁的迈克尔有着天生的艺术感悟力和灵气,唱起歌来字正腔圆,尽管还没脱掉稚嫩的童音。更神奇的是,他极善模仿,凡是看了几眼的舞步,马上就能跳起来,在这个一般孩子似乎还走不稳的年纪,他充满节奏感的舞姿仿佛附着了魔力。在那个只跟泥巴和蚂蚁打交道的年纪里,迈克尔却已经将不知所云的歌曲唱得声情并茂。
在幼儿园里,当他穿着黑裤子白衬衫演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攀山越岭》时,礼堂里变得静悄悄的,一曲终了,掌声雷动,人们纷纷站起来,面带微笑着向这个小演员致敬。单纯的小迈克尔只是歌唱、舞蹈,他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喝彩为什么鼓掌为什么尖叫,但是当他看到大家都很快乐时,他心里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他打心眼儿里享受这一切。
不久,5岁的小迈克尔就在家里包揽了大部分唱歌的活儿,并随哥哥们在公开场合演出了。小迈克尔一进乐队便担当了主唱的角色,对此,哥哥们毫无怨言。杰基回忆说,迈克尔“如此精力充沛,他五岁时就表现得像个领头人。我们清楚这一点。所以,对他说:‘喂,迈克尔,你是块领头的料。’他经常是看见某人正在做一件事,不一会工夫,他也就会做了。观众对此也极为欣赏。”
杰克逊兄弟的演出阵容是这样的:小迈克尔排在左边第二位,从观众那边来看,杰曼恩紧靠着小迈克尔站在边上,杰基则在迈克尔的右边;蒂托和他的吉他占据了最右边的位子,马龙在他旁边。他们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都以这种阵容上场,效果颇佳。这个家族组合在越来越多的演出中表现得十分默契和谐。
但超负荷的排练与演出,在这个稚嫩的孩子身上显得过于沉重了。每天放学归来,立刻就要投入到排练之中,一直唱到深夜。作为领唱,他更不能请假。有一次,小迈克尔生病后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还未痊愈,晚上仍然还是上台表演了。那个时候,即使太疲惫,也要强打起精神,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出错。
杰克逊在回忆这段童年往事时说:“我五岁的时候一直在旅行、唱歌和跳舞。很少去学校。”他没有睡衣晚会,没有上过学,只在巡回演出时上过私立学校,他几乎没在公立学校里呆过。每当从表演的高潮中走出来,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他会觉得孤独、忧郁,寂寞得常常想哭。
许多年以后,当这个世界把他看得古怪离奇时,他感慨道:“我根本都没有童年,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也没有童年可以享受到的任何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辛勤工作、奋斗和痛苦,最终换取了物质和事业上的成功。但是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我再也不能重塑这段人生。”幸运,或者不幸?这是一个说不清也道不明的问题。
为了补偿缺失的童年,迈克尔的家里,有跑马场、电影院和动物园。他喜欢动物——比如大象、长颈鹿、狮子、熊、各种各样的蛇。他要做那些小时候从来没机会去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童星长大是十分艰难的。很少有人能从童星成功地过渡为成人巨星。这也真的很难。后来,有一次他和秀兰·邓波儿在旧金山见面时,他坐在桌边大哭起来。
她问:“出什么事了,迈克尔?”迈克尔说:“我爱你。我想有更多时间呆在你身边。”她接着说道,“你是我们中的一员,对吗?”迈克尔说,“是的,我是。”其他人不解,“你们在说什么?”她说,“迈克尔知道我的意思。”
当迈克尔是一个童星时,人们就不想让他长大。如果我们有一个和他一样的成功经历的话,如果我们从5岁起就一直在亿万人的关注下成长的话,大概就能明白,被巨大的压力所包裹下的那颗过于纯净的灵魂,背负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